郊祀志(下)(4)

网址 : www.shuzhai.org 时间 : :2013-10-03 整理 : 古诗文网

  是时,美阳得鼎(1),献之,下有司议(2),多以为宜荐见宗庙,如元鼎时故事(3)。张敞好古文字,案(按)鼎铭勒而上议曰(4):“臣闻周祖始乎后稷(5),后稷封于(6),公刘发迹于豳(7),大(太)王建国于岐梁(8),文武兴于丰镐(9)。由此言之,则岐梁丰镐之间周旧居也,固宜有宗庙坛场祭祀之臧(藏),今鼎出于歧东,中有刻书曰:‘王命尸臣(10):“官此栒邑(11),赐尔旗鸾黼黻雕戈(12)。”尸臣拜手稽首曰(13):“敢对扬天子丕显休命(14)。”’臣愚不足以迹古文(15),窃以传记言之,此鼎殆周之所以褒赐大臣,大臣子孙刻铭其先功,臧(藏)之于宫庙也。昔宝鼎之出于汾脽也,河东太守以闻,诏曰:‘朕巡祭后土,祈为百姓蒙丰年,今谷嗛(歉)未报(16),鼎焉为出哉(17)?’博问耆老(18),意(抑)旧臧(藏)与(欤)(19)?诚欲考得事实也。有司验脽上非旧臧(藏)处,鼎大八尺一寸,高三尺六寸,殊异于众鼎。今此鼎细小,又有款识(20),不宜荐见于宗庙。”制曰:“京兆尹议是。”
  (1)美阳:县名。在今陕西扶风东。(2)有司:主管官吏。(3)元鼎:汉武帝年号,共六年(前116��前111)。元鼎时得鼎,武帝曾荐之于宗庙。(4)铭勒:镌刻。(5)后稷:周的始祖。名弃。(6)(tái):古邑名。即邰。在今陕西武功西南。相传周始祖居于此。(7)公刘:周族的祖先。相传为后稷的曾孙。豳:古邑名。在今陕西旬邑西。(8)太王:即古公亶父。岐:山名。在今陕西岐山县东北。梁:山名。在今陕西乾县西北。(9)文、武:周文王,周武王。丰镐:古都邑名。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南。(10)尸臣:有二说。一说主事之臣(师古说);一说人名(杨树达说)。(11)拘邑:即豳地。(12)旗:交龙为旗。鸾:谓有鸾之车。黼黻:冕服。雕戈:刻镂之戈。(13)拜手:古代男子的一种跪拜礼。跪下,两手拱合,俯头至于与心平。稽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叩头到地。(14)丕显:大明。休命:美善的命令。(15)迹:迫寻踪迹。(16)嗛:通“歉”。歉收。(17)焉:何也。 (18)耆((qí)老:老人。(19)意:通“抑”。或者。(20)款识:钟鼎等器物上刻的文字。
  上自幸河东之明年正月,凤皇集祋祤(1),于所集处得玉宝,起步寿宫,乃下诏赦天下。后间岁(2),凤皇神爵(雀)甘露降集京师,赦天下。其冬,凤皇集上林,乃作凤皇殿,以答嘉瑞(3)。明年正月,复幸甘泉,郊泰畤,改元曰五凤(4)。明年,幸雍祠五畤。其明年春,幸河东,祠后土,赦天下。后间岁,改元为甘露(5)。正月,上幸甘泉,郊泰畤。其夏,黄龙见新丰(6)。建章、未央、长乐宫钟虞铜人皆生毛(7),长一寸所(8),时以为美祥。后间岁正月,上郊泰畤,因朝单于于甘泉宫(9)。后间岁,改元为黄龙(10)。正月,复幸甘泉,郊泰畤,又朝单于于甘泉宫。至冬而崩。凤皇下郡国凡五十余所。
  (1)祋祤(duì xǔ):县名。在今陕西耀县东。(2)间岁:隔一年。(3)答:应也。(4)五凤:汉宣帝年号,共四年(前57��前54)。(5)甘露:汉宣帝年号,共四年(前53��前50)。(6)新丰:县名。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北。(7)建章、未央、长乐宫:皆汉宫名。钟虏(jù):悬挂钟的架子。(8)所:犹“许”。(9)单于:匈奴的君王。(10)黄龙:汉宣帝年号。仅一年(前49)。
  元帝即位,遵旧仪,间岁正月,一幸甘泉郊泰畤,又东至河东祠后土,西至雍祠五畤。凡五奉泰畤、后土之祠。亦施恩泽,时所过毋出田租,赐百户牛酒,或赐爵,赦罪人。
  元帝好儒,贡禹、韦玄成、匡衡等相继为公卿(1)。禹建言汉家宗庙祭祀多不应古礼,上是其言。后韦玄成为丞相,议罢郡国庙,自太上皇、孝惠帝诸园寝庙皆罢(2)。后无帝寝疾,梦神灵谴罢诸庙祠,上遂复焉(3)。后或罢或复,至哀、平不定。语在《韦玄成传》。
   (1)贡禹:本书卷七十二有其传。韦玄成:本书卷七十三有其传。匡衡:本书卷八十一有其传。(2)太上皇:汉高祖刘邦之父。(3)复:恢复。
  成帝初即位,丞相衡、御史大夫谭奏言(1):“帝王之事莫大乎承
  天之序,承天之序莫重于郊祀,故圣王尽心极虑以建其制。祭天于南郊,就阳之义也;瘗地于北郊(2),即阴之象也(3)。天之于天子也,因其所都而各飨焉。往者,孝武皇帝居甘泉宫,即于云阳立泰畤,祭于宫南。今行常幸长安(4),郊见皇天反北之泰阴,祠后土反东之少阳,事与古制殊。又至云阳,行溪谷中,厄陕(狭)且百里(5),汾阴则渡大川,有风波舟楫之危,皆非圣主所宜数乘。郡县治道共(供)张(帐),吏民困苦,百官烦费。劳所保之民,行危险之地,难以奉神灵而祈福祐,殆未合于承天子民之意(6)。昔者周文武郊于丰镐(7),成王郊于洛邑。由此观之,天随王者所居而飨之,可见也。甘泉泰畤、河东后土之祠宜可徙置长安,合于古帝王。愿与群臣议定。”奏可。大司马车骑将军许嘉等八人以为所从来久远(8),宜如故。右将军王商、博士师丹、议郎翟方进等五十人以为《礼记》曰(9)“燔柴于太坛(10),祭天也;瘗薶于大(太)折,祭地也。”兆于南郊,所以定天位也。,祭地于大(太)折(11),在北郊,就阴位也。郊处各在圣王所都之南北。《书》曰“越三日丁巳,用牲于郊,牛二(12)。”周公加牲,告徒新邑,定郊礼于洛(13)。明王圣主,事天明,事地察。天地明察,神明章矣。天地以王者为主,故圣王制祭天地之礼必于国郊。长安,圣主之居,皇天所观视也。甘泉、河东之祠非神灵所飨,宜徙就正阳大(太)阴之处。违俗复古,循圣制,定天位,如礼便。于是衡、谭奏议曰:“陛下圣德匆(聪)明,上通承天之大典(14),览(揽)群下(15),使各悉心尽虑,议郊祀之处,天下幸甚,臣闻广谋从众,则合于天心,故《洪范》曰‘三人占,则从二人言’,言少从多之义也。论当在古(16),宜于万民,则依而从之;违道寡与,则废而不行。今议者五十八人,其五十人言当徙之义,皆著于经传,同于上世,便于吏民;八人不案经艺考古制,而以为不宜,无法之议,难以定吉凶。《太誓》曰:‘正稽古立功立事,可以永年,丕天之大律(17)。’《诗》曰‘毋曰高高在上,涉降厥士,日监在兹(18),言天之日监王者之处也。又曰‘乃眷西顾,此维予宅(19)’,言天以文王之都为居也。宜于长安定南北郊,为万世基。”天子从之。

喜欢此文的还喜欢。。

本文标签:郊祀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