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血志

网址 : www.shuzhai.org 时间 : :2013-10-03 整理 : 古诗文网
说明】 本志和《史记·河渠书》都是记载水利史,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它摘取了《河渠书》的内容,但有几点不同:(一)命名不同,两者都以写治河为主,其它水利事为辅;然班固则不以名正言顺的“河渠”,命名,而以名实不大相符的“沟洫”命名。(二)有所修改。如《河渠书》写“西门豹引漳水溉邺”,《沟洫志》则写“史起为邺令,遂引漳水溉邺”。可能各有所偏。据各种古籍不同的记述,大概西门豹、史起二人都曾引漳水溉邺。又如,《河渠书》写孝文时河决酸枣,“其后四十有余年”,至武帝元光中河决瓠子;《沟洫声》则将“四十有余年”,改为“三十六年”。自文帝十四年河决酸枣,至元光三年河决瓠子,确是三十六年,改得对。(三)有所补充。《史记》讫太初,但《河渠书》未记元鼎六年穿凿六辅渠之事;而《沟洫志》记之甚明,补得好。(四)接续完好。《沟洫志》续写武帝太初以后至于王莽时期的水利事业,特详于西汉后期治河问题及贾让论治河三策,抓住主题,重点突出。作者论治水关系“国之利害”,非常注意有关国计民生的水利事业。
  《夏书》:禹堙洪水十三年(1),过家不入门(2)。陆行载车,水行乘舟,泥行乘毳(橇),山行则梮(3),以别九州(4);随山浚川,任土作贡(5);通九道,陂九泽(6)。度九山(7)。然河灾之羡(衍)溢(8),害中国也尤甚。唯是为务,故道(导)河自积石(9),历龙门(10),南到华阴(11) ,东下底柱(12),及盟津、洛内(汭)(13),至于大伾(14)。于是禹以为河所从来者高,水湍悍(15),难以行平地,数为败,乃酾二渠以引其河(16),北载之高地,过洚水(17),至于大陆(18),播为九河(19),同为迎河(20),入于勃海(21)。九川既疏,九泽既陂,诸夏又安,功施乎三代(22)。
  (1)十三年:今本《尚书·夏书》无“十三年”之文。堙:塞也。(2) 过家不入门:后世有夏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之传说。(3)榻:木器。犹后世抬行的舆床。(4)以别九州:《史记·夏本纪》云,禹分天下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5)任土:根据土地情况制定田赋。 贡:贡献;进献方物于朝廷。(6)通九道,陂九泽:言通九州之道,及阻止其泽。(7) 度九山:观察山势以知水情。(8)河:今黄河。(9)积石:山名。即小积石,在今甘肃临夏西北。(10)龙门:山名。在今陕西,韩城与山西河津之间,跨黄河两岸。(11)华阴:县名。在今陕西华阴东。(12)底柱:山名。一作砥柱。即三门山,在今三门峡水库中,已不见。(13)盟津:津名。又作孟津。在今河南孟县东。洛汭:河南省境洛水入黄河处。(14)大伾:山名。在今河南浚县西南。(15)湍悍:水流猛急。(16)酾(shī,又读shāi):分流;疏导。王念孙说:骊,本作洒。(17)洚水:古水名。说法不一,有说即淇水,在今河南安阳地区。(18)大陆:泽名。在今河北任县东北,今已湮没。(19)播:分布。九河:谓徒骇、太史、马颊、覆釜、胡苏、简、洁、句盘、鬲津等九河。(20)迎河:地名。诸水汇流处,在今河北南皮境。(21)勃海:即今渤海。(22)三代:夏、商、周。
  自是之后,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1),以通宋、郑、陈、蔡、曹、卫(2),与济、汝、淮、泗会(3)。于楚(4),西方则通渠汉川、云梦之际(5),东方则通沟江淮之间(6)。于吴(7)则通渠三江、五湖(8)。于齐(9),则通淄济之间(10)。于蜀(11),则蜀守李冰凿离堆(12),避沫水之害(13),穿二江成都中(14)。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百姓飨(享)其利。至于它,往往引其水,用溉田,沟渠其多,然莫足数也。
  (1)荥阳:县名。在今河南荣阳东北。鸿沟:战国时魏国所开的一条沟通黄河与淮河的运河。(2)宋、郑、陈、蔡、曹、卫:皆古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境内。(3)济、汝、淮、泗:皆水名。(4)楚:地名。指今湖北、安徽等地。(5)汉川:即今汉水。云梦:泽名。在今洪湖、洞庭湖一带。(6)江淮:即今长江、淮河。(7)吴:地名。指令苏南、皖南、浙江等地。(8)三江:三江合称。说法不一,有说指北江、中江、南江。五湖:即今太湖。(9)齐:地名。指今山东地区。(10)淄、济:二水名。即淄水、济水。(11)蜀:地名。指今四川地区。(12)离堆:山名。在今四川灌县西一里。相传秦蜀守李冰凿此山以分江水。(13)沫水:古水名。岷江支流,今四川大渡河。(14)二江:即二水。说法不一。有说在成都(今四川成都)境内。
  魏文侯时(1),西门豹为邺令(2),有令名(3)。至文侯曾孙襄王时,与群臣饮酒,王为群臣祝曰:“令吾臣皆如西门豹之为人臣也!”史起进曰:“魏氏之行田也以百亩(4),邺独二百亩,是田恶也。漳水在其旁(5),西门豹不知用,是不智也。知而不兴,是不仁也。仁智豹未之尽,何足法也!”于是以史起为邺令,遂引漳水溉邺,以富魏之河内(6)。民歌之曰:“邺有贤令兮为史公,决漳水兮灌邺旁,终古舄卤兮生稻梁”(7)。
  (1) 魏文侯(?�前396):战国时魏君。名斯。前445�前396年在位。(2) 西门豹:战国时魏人,任邺令,曾发动民力开凿水渠,引漳水溉田。邺:县名。在今河北临漳西南。(3)有令君:有善政之称。(4)行:犹付与。行田以百亩:赋田之法,一夫百亩(师古说)。(5)漳水:源于今山西省,东流至今河北省,经大名具入卫河,今已堙灭。(6) 魏:指战国时魏国。河内:地区名。今河南省黄河以北及河北省邯郸市一带。王先谦指出,班氏此处记载失之于“偏”,引漳水溉邺,实是西门豹开其端,史起继其后。左思《魏都赋》就有“西门溉其门,史起灌其后”之句。(7)舄(xì)卤:同“斥卤”。土地含有大量的盐碱成分,不适宜耕种。
  其后韩闻秦之好兴事(1),欲罢(疲)之,无令东伐。乃使水工郑国间说秦(2),令凿泾水(3),自中山西邸(抵)瓠口为渠(4),并(傍)北山(5),东注洛(6),三百余里,欲以溉田。中作而觉(7),秦欲杀郑国。郑国曰:“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臣为韩延数岁之命,而为秦建万世之功。”秦以为然,卒使就渠(8)。渠成而用(溉)注填阏之水(9),溉舄卤之地四万余顷(10),收皆亩一钟(11)。于是关中为沃野(12),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名曰郑国渠。
  (1) 韩:战国时韩国。秦:战国时秦国。(2)郑国:人名。战国时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间:乘间。(3)泾水:即今陕西境内的泾水。(4) 中山:山名。在今陕西淳化东南。抵:至也。瓠口:即谷口。在今陕西淳化东南。(5)傍:挨着;沿着。(6)洛:水名。即今陕西境内的洛水。(7)中作:言工程正进行中。觉:发觉。(8)就:成成。(9)注:引也。 填阔:淤泥。(10) 顷:地积单位。百亩为一顷。(11)钟:古量单位。有说六斛四斗为一钟。(12)沃野:肥沃的田野。
  汉兴三十有九年,孝文时河决酸枣(1),东溃金堤(2),于是东郡大兴卒塞之(3)。
  (1) 汉文时:指汉文帝十二年(前168)黄河堤决于东郡酸枣。酸枣:县名。在今河南延津西南。(2)金堤:河堤名。在今河南滑县东。(3)东郡:郡名。治濮阳(在今河南濮阳西南)。塞之:言堵塞决口。
  其后三十六岁,孝武元光中(1),河决于瓠子(2),东南注巨野(3),通于淮、泗。上使汲黯、郑当时兴人徒塞之(4),辄复坏。是时武安侯田蚡为丞相(5),其奉(俸)邑食鄃(6)。鄃居河北,河决而南则鄃无水灾,邑收入多。蚡言于上曰(7):“江河之决皆天事,未易以人力强塞,强塞之未必应天。”而望气用数者亦以为然(8),是以久不复塞也。

喜欢此文的还喜欢。。

本文标签:沟血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