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下)(2)

网址 : www.shuzhai.org 时间 : :2013-10-05 整理 : 古诗文网


  (1)六退飞,逆也:谓六退飞,像诸侯叛逆,宋襄公霸道退(张晏说)。(2)白鱼登舟,顺也:谓武工伐殷而鱼入王舟,象征而必获,故曰“顺”(臣瓒说)。(3)乱:变也。(4)并:合也。兽皆两角,此兽独一,故云“并”。(5)辫发:结发为辫。(6)要衣裳:谓着中国之衣裳(颜师古说)。(7)拱而俟之:拱手而待之,言其即至。
  对奏,上甚异之,由是改元为元狩(1)。后数月,越地及匈奴名王育率众来降者(2),时皆以军言为中(3)。
  (1)元狩:汉武帝年号(前122—前117)。(2)越地及匈奴名五有率众来降者:当时匈奴来降者为昆邪王,见本书《武帝纪》。越地来降者当是故归义越侯、严甲,见《武纪》与《南越传》。(3)中(zhòng):当也。
  元鼎中(1),博士徐偃使行风俗。偃矫制(2),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3)。还,奏事,徙为太常丞(4)。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5)。偃以为《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颛(专)之可也(6)。汤以致其法(7),不能诎其义。有诏下军问状,军诘偃曰:“古者诸侯国异俗分,百里不通,时有聘会之事,安危之势,呼吸成变,故有不受辞造命专己之宜;今天下为一,万里同风,故《春秋》‘王者无外(8)’。偃巡封域之中,称以出疆何也?且盐铁,郡有余臧(藏),正二国废,国家不足以为利害(9),而以安社稷存万民为辞,何也?”又诸偃:“胶东南近琅邪,北接北海(10),鲁国西枕泰山,东有东海(11),受其盐铁。偃度四郡口数田地(12),率其用器食盐(13),不足以并给二郡邪?将势宜有余,而吏不能也?何以言之?偃矫制而鼓铸者,欲及春耕种赡民器也(14)。今鲁国之鼓(15),当先具其备(16),至秋乃能举火。此言与实反者。非(17)?僵已(以)前三奏,无诏,不惟所为不许(18),而直矫作威福,以从民望,干名采誉(19),此明圣所必加诛也。‘枉尺直寻’,孟子称其不可(20);今所犯罪重,所就者小(21),偃自予必死而为之邪(22)?将幸诛不加(23),欲以采名也?”偃穷诎,服罪当死。军奏“偃矫制颛(专)行,非奉使体,请下御史征偃即罪(24)。”奏可。上善其诘,有诏示御史大夫。
  (1)元鼎:汉武帝年号(前126一前111)。(2)矫:伪托。(3)胶东、鲁国:二诸侯王国。胶东国都于即墨(今山东平度县东南)。鲁国都于鲁县(今山东曲阜)。(4)太常丞:官名。掌宗庙礼仪,属太常。(5)矫制大害,法至死:汉律;矫诏大害,腰斩。(6)《春秋》之义,大夫出疆等句:《公羊传》庄公十九年云:“聘礼:大夫受命不受辞。出境。,有可以安社稷利国家者,则专之可也。”此为徐偃论据。(7)致法:谓以法处治。(8)“王者无外”:见《公羊传》隐公元年、桓公八年、成公十一年。(9)正二国废等句:谓即使废二国之盐铁,亦无关国家之利害。正:犹即。(10)北海:今渤海。(11)东海:今黄海。(12)度(duó):估计。(13)率:总也。(14)赡:足也。(15)鲁国:当作“二国”。即指胶东国、鲁国(吴恂说)。 (16)备:犹言调度(颜师古说)。(17)非:不是吗?杨树达以为,“‘非’字用于句末,与‘否’字用同。吴恂以为,“非”之下,“似脱一‘邪’字”,似是。邪、欤,互通。(18)惟:恩也。(19)干:求也。采:取也。(20)“枉尺直寻”,孟子称其不可:《孟子·滕文公下》云:陈代问于孟子曰,“枉尺而直寻,宜若可为也。”孟子答,“且子过矣:枉已者,未有能直人者也。”寻(八尺为寻)长而尺短。陈代言以为所直者多,而所曲者少,则可为之。孟子以为苟有小曲,则害于大可,故不可。(21)就:成也。 (22)予:许也。(23)幸:希冀。(24)征:召也。即:就也。王先谦曰:“《郊礼志》载徐偃云:太常诸生行礼,不如鲁善。事在元封元年。是偃即罪后,仍得赦免也。”
  初,军从济南当诣博士,步入关,关吏予军(1)。军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2),还当以合符(3)。”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而去。军为谒者,使行郡国,建节东出关,关吏识之,曰:“此使者乃前弃生也。”军行郡国,所见便宜以闻。还奏事,上甚说(悦)。
  (1)(rú,又读xū):古代作通行证用的帛,上写字,分成两半,过关时验合,以为凭信。(2)为复传:言为回传。(3)还当以合符:言返时当以合符。
  当发使匈奴,军自请曰:“军无横草之功(1),得列宿卫,食禄五年。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2)。驽下不习金革之事,今闻将遣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画吉凶于单于之前。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3),不足以亢一方之任(4),窃不胜愤懑。”诏问画吉凶之状,上奇军对,擢为谏大夫。
  (1)横草:践踏野草,使之横倒。比喻极轻微之事。横草之功:谓微小之功。(2)启前行:开道路。(3)孤:弃也。外官:外任边郡之官。(4)亢:当也。
  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1)。”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天子大说(悦),赐南越大臣印缓,一用汉法。以新改其俗,令使者留填(镇)抚之。越相吕嘉不欲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语在《南越传》。军死时年二十余(2),故世谓之“终童”。
  (1)羁(jī)牵制。(2)军死:终军死于元狩元年(前122)。
  王褒字子渊,蜀人也(1)。宣帝时修武帝故事,讲论六艺群书,博尽奇异之好,征能为《楚辞》九江被公(2),召见诵读。益召高材刘向、张子侨、华龙、柳褒等待诏金马门(3)。神爵、五凤之间(4),天下殷富,数有嘉应。上颇作歌诗,欲兴协律之事,丞相魏相奏言知音善鼓雅琴者渤海赵定、梁国龚德(5),皆召见待诏。于是益州刺史王襄欲宣风化于众庶,闻王褒有俊材,请与相见,使褒作《中和》、《乐职》、《宣布诗》(6),选好事者令依《鹿鸣》之声习而歌之(7)。时汜乡侯何武为僮子(8),选在歌中。久之,武等学长安,歌太学下,转而上闻。宣帝召见武等观之(9),皆赐帛,谓曰:“此盛德之事,吾何足以当之!”
  (1)蜀人:王褒《僮约》首称蜀人王子渊,文中则称资中男子王子渊。《华阳国志》卷十云褒资中人。可见王褒为蜀郡资中人。资中,县名。今四川资阳县。(2)九江:郡名。治寿春(今安徽寿县)。被公:被姓。公,尊称。(3)刘向:本书卷三六有其传。张子侨、华龙:皆见于本书《萧望之传》,《艺文志》著录其赋。柳褒:无考。(4)神爵:汉宣帝年号(前61—前58)。五凤:汉宣帝年号(前57—前54)。(5)魏相:本书有其传。赵定:即《艺文志》乐家雅琴赵氏。龚德:《艺文志》乐家有雅琴龙氏九十九篇,名德,梁人。龚、龙,必有一误。(6)《中和》:言政治中和。《乐职》:言百官各得其职。《宣布》:言风化普及天下。(7)《鹿鸣》之声:即《鹿鸣》之乐。此乐自古流传至唐宋(沈钦韩、郭嵩焘等曾考之)。(8)何武:本书卷八六有其传。(9)召见:召见于宣室,见《何武传》。
  褒既为刺史作颂,又作其传(1),益州刺史因奏褒有轶(逸)材(才)(2)。上乃征褒。既至,诏褒为圣主得贤臣颂其意。褒对曰(3):
  (1)褒既为刺史作颂,又作其传:《文选》卷五十一载王褒《四子讲德论序》云:“褒既为益州刺史王襄作《中和》、《乐职》、《宣布》之诗,又作传,名曰《四子讲德》以明其意焉。”可见所谓“传”,即《四子讲德论》,是解释歌颂之义及作者之意的。(2)逸才:才智出众的人。(3)对曰:下文为《圣主得贤臣颂》。


喜欢此文的还喜欢。。

本文标签: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