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弘卜式兒宽传(2)

网址 : www.shuzhai.org 时间 : :2013-10-05 整理 : 古诗文网

  (1)笃:原也。(2)期(jī)年:一整年,一周年。(3)所志:言志之所在。(4)与:犹如。(5)揉:谓矫而正之。累:积也。
  时方通西南夷(1),巴蜀苦之,诏使弘视焉。还奏事,盛毁西南夷无所用,上不听。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使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廷)争。于是上察其行慎厚,辩论有余,习文法吏事(2),缘饰以儒术(3),上说(悦)之,一岁中至左内史(4)。
  (1)通西南夷:见《西南夷传》。(2)习文法吏事:公孙弘少时为狱吏,故习文法吏事。(3)缘饰:譬之于衣服加花边。(4)左内史:官名。内史掌京哉地方。汉景帝时分左右内史。
  弘奏事,有所不可,不肯庭(廷)辩(1)。常与主爵都尉汲黯请闲(2),黯先发之,弘推其后(3),上常说(悦),所言皆听,以此日益亲贵。尝与公卿约议(4),至上前,皆背其约以顺上指(旨)(5)。汲黯庭(廷)洁弘曰(6):“齐人多诈而无情(7),始为与臣等建此议(8),今皆背之,不忠。”上问弘,弘谢曰:“夫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上然弘言。左右幸臣每毁弘,上益厚遇之。
  (1)廷辩:在朝廷辩论。(2)汲黯:本书有其传。请闲:要求与皇帝个别谈话。(3)黯先发之,弘推其后:让人先发而已推其后,则可观察君主对先发者之喜怒,而后见机行事。(4)约:要约,商定。(5)旨:意旨。(6)廷论:在朝廷指问。(7)情:《史记》作“情实。”(8)为:是也。
  弘为人谈笑多闻(1),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2),人臣病不俭节。养后母孝谨,后母卒,服丧三年。
  (1)谈笑多闻:言善于谈笑而能识政治之要。(2)病:犹忧。
  为内史数年,迁御史大夫。时又东置苍海(1),北筑朔方之郡(2)。弘数谏,以为罢(疲)弊中国以奉无用之地,愿罢之。于是上乃使朱买臣等难弘置朔方之便(3)。发十策,弘不得一(4)。弘乃谢曰:“山东鄙人,不知其便若是,愿罢西南夷、苍海,专奉朔方。”上乃许之。
  (1)苍海:一作沧海,郡名。在今朝鲜半岛。(2)朔方郡:治所在朔方(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南)。(3)朱买臣:本书有其传。(4)发十策,弘不得一:武帝使朱买臣向公孙弘提出十个关于置朔方利害的问题,公孙弘一个也答不上来。十策而不能得一,“辩论有余”之公孙弘非不能答辩,乃不敢逆上而伪屈。
  汲黯曰:“弘位在三公(1),奉(俸)禄甚多(2),然为布被(3),此诈也。”上问弘,弘谢曰:“有之。夫九卿与臣善者无过黯,然今日庭(廷)诘弘,诚中弘之病。夫以三公为布被,诚饰诈欲以钓名。且臣闻管仲相齐(4),有三归(5),侈拟于君(6),桓公以霸(7),亦上僭于君。晏婴相景公(8),食不重肉,妾不衣丝,齐国亦治,亦下比于民。今臣弘位为御史大夫,为布被,自九卿以下至于小吏无差(9),诚如黯言。且无黯,陛下安闻此言?”上以为有让(10),愈益贤之。
  (1)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时公孙弘为御史大夫,故称其三公。(2)俸禄甚多:汉制,三公号称万石,其俸月各三百五十斛谷。故弃“俸禄甚多”。(3)布被:《盐铁论·救匮篇》云,“公孙弘布被,兒宽练袍。”(4)管仲:名夷吾,字仲。春秋时为齐公卿,协助齐桓公改革政治、发展经济,促成齐国霸业。(5)三归:谓娶三姓之女。妇人谓嫁为“归”。或说三归,台名。言管仲筑三归台而伤于民。(6)拟:言相似。(7)桓公:指齐桓公。春秋时第一个霸主。(8)晏婴:字平仲,春秋时齐国大夫,继为齐卿,历仕灵公、庄公、景公三世。(9)差:差别。(10)让:谦让。
  元朔中(1),代薛泽为丞相(2)。先是,汉常以列侯为丞相,唯弘无爵,上于是下诏曰:“朕嘉先圣之道,开广门路,宣招四方之士,盖古者任贤而序位,量能以授官,劳大者厥禄厚,德盛者获爵尊,故武功以显重,而文德以行褒。其以高成之平津乡户六百五十封丞相弘为平津侯(3)。”其后以为故事,至丞相封,自弘始也。
  (1)元朔:汉武帝年号(前128—前123)。(2)为丞相:弘为相,在元朔五年(前124)。(3)高成:县名。属勃海郡,在今河北盐山县东南。
  时上方兴功业,娄(屡)举贤良。弘自见为举首,起徒步(1),数年至宰相封侯,于是起客馆,开东阁以延贤人,与参谋议。弘身食一肉(2),脱粟饭(3),故人宾客仰衣食(4),奉(俸)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然其性意忌(5),外宽内深。诸常与弘有隙(6),无近远,虽阳(佯)与善,后竟报其过(7)。杀主父偃(8),徒董仲舒胶西(9),皆弘力也。
  (1)徒步:古时平民出行无车,故以“徒步”为平民之代称。(2)一肉:言不兼味。(3)脱粟:粟仅脱皮,犹今之糙米。(4)故人:平生故·交。仰(yǎng,旧读yàng):依靠。《西京杂记》云:弘起家徒步为丞相,故人高贺从之,弘食以脱粟饭,覆以布被。贺怨曰:“何用敌人富贵为脱粟布被,我自有之。”弘大惭。贺告人曰:“公孙弘内服貂蝉,外衣麻枲;内厨五鼎,外饍一肴,岂可以示天下。”于是朝廷疑其矫焉。弘叹曰:“宁逢恶宾,不逢故人。”(5)意忌:疑忌。(6)常:宋祁曰,“南本作‘尝’。”(7)过:《史记》作“祸”。(8)杀主父偃:详见本书《主父偃传》。(9)徙董仲舒于胶西:见本书《董仲舒传》。
  后淮南、衡山谋反(1),治党与方急(2),弘病甚,自以为无功而封侯,居宰相位,宜佐明主填(镇)抚国家,使人由臣子之道(3)。今诸侯有畔(叛)逆之计,此大臣奉职不称也(4)。恐病死无以塞责,乃上书曰:“臣闻天下通道五,所以行之者三。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之交,五者天下之通道也;仁、知(智)、勇三者,所以行之也。故曰:‘好问近乎知(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此三者,知所以自治;知所以自治,然后知所以治人(5)。’未有不能自治而能治人者也。陛下躬孝弟(梯),监(鉴)三王,建周道,兼文武,招徕四方之士,任贤序位,量能授官,将以厉(励)百姓劝贤材也。今臣愚驽,无汗马之劳(6),陛下过意擢臣弘卒伍之中(7),封为列侯,致位三公。臣弘行能不足以称(8),加有负薪之疾(9),恐先狗马填沟壑(10),终无以报德塞责,愿归侯,乞骸骨,避贤者路。”上报曰:“古者赏有功,褒有德,守成上(尚)文,遭遇右武(11),未有易此者也(12)。朕夙夜庶几(13),获承至尊(14),惧不能宁,惟所与共为治者,君宜知之(15)。盖君子善善及后世(16),若兹行(12),常在朕躬(18)。君不幸罹霜露之疾,何恙不已(19),乃上书归侯,乞骸骨,是章朕之不德也(20)。今事少闲(21),君其存精神,止念虑,辅助医药以自持。”因赐告牛酒杂帛(22)。居数月,有瘳(23),视事。
  (1)淮南、衡山反:见《淮南衡山传》。(2)党与:同伙。(3)由:从也。(4)称:副也。(5)“好问近乎智”等句:见《礼记·中庸》。(6)汗马之劳:指从军之功。(7)过意:犹言过垂恩意。卒伍:谓卑贱。与更、正、戍三卒为伍,乃卑贱之人。(8)不足以称:言不副其任;不称职。(9)负薪之疾:占时臣不能胜任君之使命,则用“有负薪之疾”告辞。(10)狗马填沟壑:言死。狗马抛在荒沟坑谷里,即死之意。(11)守成上文,遭遇右武:言守天下时重文,遭祸乱时重武。(12)易:改也。(13)庶几:言有幸。(14)至尊:指帝位。(15)知:谓知朕意。(16)善善及后世:谓世传国为侯。(17)行:言所以行赏。(18)常在朕躬:谓赏罚之权操于朕躬(皇帝自称)。(19)罹霜露之疾,何恙不己:谓遭霜露寒凉之疾轻,何忧于病不止。罹(lí):遭也。恙(yàng):忧也。(20)章:明也。(21)少闲:言稍有空闲。(22)赐告牛酒杂帛:赐予休假及牛酒杂帛。(23)瘳(chōu):病愈。

喜欢此文的还喜欢。。

本文标签:公孙弘,卜式,兒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