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篇问(上)·景公问古者离散其民如何晏子对以今闻公令如寇雠第

作者 :晏婴    时间 : 2014-02-06    整理 : 古诗文网
晏子春秋,内篇问(上)·景公问古者离散其民如何晏子对以今闻公令如寇雠第二十五原文及译文

【原文】
公问晏子曰:“古者离散其民,而陨失其国者,其常行何如?” 晏子对曰:“国贫而好大,智薄而好专;贵贱无亲焉,大臣无礼焉;尚谗谀而贱贤人,乐简慢而玩百姓;国无常法,民无经纪;好辩以为忠,流湎而忘国,好兵而忘民;肃于罪诛,而慢于庆赏;乐人之哀,利人之难;德不足以怀人,政不足以惠民;赏不足以劝善,刑不足以防非:亡国之行也。今民闻公令如寇雠,此古离散其民,陨失其国所常行者也。”
   
【译文】
    景公问晏子说:“古代使百姓离散从而丧失他的国家的人,他日常行为是怎样的?”晏子回答说:“国家贫困而好大喜功,智能平庸却独断专行;对地位高低的人都不亲近,对大臣不讲礼仪;重视谗谀之人而轻视贤能之人,逸乐简慢而轻慢百姓;国家没有稳定的法律,百姓没有秩序;喜爱花言巧语之人,并认为他们是忠臣;放纵无度而忘了国家,穷兵黩武忘了百姓;对治罪杀人行动迅速,对庆功封赏却一再拖延;将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将私利建立在别人的苦难上;德行不能够使远方之人向往,政治不能够使百姓受到恩惠;奖励不能鼓励人们向善,刑罚不能够防范作恶:这都是灭亡国家之举。现在百姓听到君王的命令像对待仇敌一样,这就是古代离散百姓,丧失国家的行为。”

【繁体原文】
景公問晏子曰:「古者離散其民,而隕失其國者〔一〕,其常行何如?」晏子對曰〔二〕:「國貧而好大,智薄而好專;貴賤無親焉〔三〕,大臣無禮焉〔四〕;尚讒諛而賤賢人,樂簡慢而玩百姓〔五〕;國無常法,民無經紀;好辯以為忠〔六〕,流湎而忘國〔七〕,好兵而忘民;肅于罪誅〔八〕,而慢于慶賞;樂人之哀,利人之難;〔九〕德不足以懷人,政不足以惠民〔一十〕;賞不足以勸善,刑不足以防非:亡國之行也〔一一〕。今民聞公令如寇讎〔一二〕,此古離散其民,隕失其國所常行者也〔一三〕。」

【繁体注释】
  〔一〕 孫星衍云:「說文『抎,有所失也。』『隕』與『抎』聲相近。」
  〔二〕 則虞案:治要無「晏子」二字。
  〔三〕 陶鴻慶云:「『貴賤無親』,文不成義,『賤』當為『戚』,涉下文『賤賢人』而誤。問上第五章云『貴戚離散』,是其證也。古『無』『不』通用,『貴戚無親』,『大臣無禮』,『猶言不親貴戚,不禮大臣』耳。」◎則虞案:元刻本「賤」「無」二字倒,楊本、淩本乙。
  〔四〕 蘇輿云:「治要無此二句。」
  〔五〕 蘇輿云:「治要『玩』作『輕』。」
  〔六〕 王念孫云:「案治要作『好辯以為智,刻民以為忠』,是也。今本脫『智』、『刻民』、『以為』五字,則文不成義。」◎則虞案:指海本已據校補。
  〔七〕 孫星衍云:「『大』、『禮』、『專』,『親』、『人』、『姓』,『紀』、『國』,各為韻。」
  〔八〕 文廷式云:「肅,疾也。」
  〔九〕 蘇輿云:「治要作『害』。」
  〔一十〕蘇輿云:「治要『惠』作『匡』。」
  〔一一〕蘇輿云:「治要『亡』上有『此』字。」
  〔一二〕盧文弨云:「『如』下當有『逃』字,下篇有。」◎王念孫云:「案『民聞公令如寇讎』,語意自明了,不必定加『逃』字。諫上篇亦云:『今君臨民若寇讎。』下篇直用左氏之文,故有『逃』字,不得執彼以例此也。元刻本及標題皆無『逃』字,治要亦無。」
  〔一三〕王念孫云:「案此文本作『此古之離散其民,隕失其國者之常行也』,上文『景公問曰:「古者離散其民,而隕失其國者,其常行何若」』,正與此文相應。且『常行』之『行』,讀去聲,不讀平聲,今本『古』下脫『之』字,『國』下脫『者』字,則文不成義。『之常行也』作『所常行者也』,則『行』字當讀平聲矣。治要作『古之離其民,隕其國者之常行也』(校今本少『失』『散』二字,『者』,省文也)。」◎則虞案:指海本補「之」字,「者」字乙在「國」字之下。
本文标签:景公问古者离散其民如何晏子对以今闻公令如寇
相关阅读

 本文标题: 景公问古者离散其民如何晏子对以今闻公令如寇雠第二十五
 本文链接: http://www.shuzhai.org/gushi/yanzi/18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