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篇杂(上)·景公欲堕东门之堤晏子谓不可变古第七

作者 :晏婴    时间 : 2014-02-09    整理 : 古诗文网
晏子春秋,内篇杂(上)·景公欲堕东门之堤晏子谓不可变古第七原文及译文

【原文】
景公登东门防,民单服然后上,公曰:“此大伤牛马蹄矣,夫何不下六尺哉?”晏子对曰:“昔者吾先君桓公,明君也,而管仲贤相也。夫以贤相佐明君,而东门防全也,古者不为,殆有为也。蚤岁溜水至,入广门,即下六尺耳,乡者防下六尺,则无齐矣。夫古之重变古常,此之谓也。”

【译文】
    景公上东门的堤坝,百姓使服马只留下一匹,之后才登上堤坝。景公说:“这太伤牛马的蹄子了,为什么不降低六尺呢?”晏子回答说:“从前我们的先君桓公,是个英明的君主;而管仲是个贤能的宰相。那是以贤能的宰相辅佐英明的君主,东门的堤坝才得以修筑完备。先人不降低堤坝的高度,是有原因的。前些年淄水涨到这儿,进入广里,就是从比堤坝低六尺的地方。如果过去堤坝降低了六尺,就没有今天的齐都了。古人所以特别注意不轻易改变古代常法,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繁体原文】
景公欲墮東門之堤晏子謂不可變古第七
  景公登東門防〔一〕,民單服然後上〔二〕,公曰:「此大傷牛馬蹄矣〔三〕,夫何不下六尺哉?」晏子對曰:「昔者吾先君桓公,明君也,而管仲賢相也。夫以賢相佐明君,而東門防全也,古者不為〔四〕,殆有為也。蚤歲溜水至,入廣門〔五〕,即下六尺耳,鄉者防下六尺〔六〕,則無齊矣〔七〕。夫古之重變古常〔八〕,此之謂也。」

【繁体注释】
  〔一〕 孫星衍云:「說文:『防,堤也。』」◎黃以周云:「東門防,亦稱防門。」
  〔二〕 蘇時學云:「案『單服』,單衣也。言東門隄高,登者必減衣然後能進。」◎則虞案:「單服」恐「卑服」之訛,無逸「文王卑服」,是「卑服」連用之證。「卑服」即「屈服」,猶言「蒲服」「扶服」「俛服」。隄高不易行,匍匐委蛇而上之,下公云「此大傷牛馬蹄矣」,正言陂陡之難登。
  〔三〕 孫星衍云:「『蹄』,『蹢』字省文。」
  〔四〕 黃以周云:「『不為』當作『不下』,涉下『有為』而誤。」
  〔五〕 孫星衍云:「說文:『霤,屋水流也。』『溜』同『霤』。」◎盧文弨云:「『溜』,『淄』字之訛。淄水在齊,與『菑』同,以下文『入廣門』云云,當為『淄』字明矣。」◎俞樾云:「按孫說非是。下文曰『鄉者防下六尺,則無齊矣』,是水之大如此,豈屋霤水乎?『溜』疑『淄』字之誤,齊都營丘,淄水過其南及東,故有時淄水大至而為害也。」◎黃以周云:「按『溜』當作『濟』,『廣門』即『廣里』,左氏襄十八年傳曰:『會于魯濟同伐齊,齊諸禦諸平陰,塹防門而守之廣里。』司馬彪郡國志云:『濟北盧縣有平陰城,有防門,有光里。』水經注京相璠云:『平陰城南,河道所由,名防門,去平陰三里。防門北有光里,亦名廣里。』杜注左傳云:『平陰城南有防,防有門,門外作塹,橫行廣一里。』本誤防門在濟水之北,廣門又在防門之北,濟水至,入廣門,為防下六尺耳。」◎陶鴻慶云:「此言蚤歲水入廣門,祇下於防六尺,故水不為害。故下云:『鄉者防下六尺,則無齊也。』入廣門下六尺,皆指水言。黃氏云『濟水至,入廣門,為防下六尺』,則下二句為贅語矣。」◎則虞案:指海本改作「淄水」。
  〔六〕 孫星衍云:「『鄉』,即『曏』省。」
  〔七〕 孫星衍云:「言國皆漂沒。」
  〔八〕 孫星衍云:「爾雅釋詁:『古,故也』,『法,常也』。」
本文标签:景公欲堕东门之堤晏子谓不可变古
相关阅读

 本文标题: 景公欲堕东门之堤晏子谓不可变古第七
 本文链接: http://www.shuzhai.org/gushi/yanzi/18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