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篇第七·景公问后世孰将践有齐者晏子对以田氏第十五

作者 :晏婴    时间 : 2014-03-13    整理 : 古诗文网
晏子春秋,外篇第七·景公问后世孰将践有齐者晏子对以田氏第十五原文及译文

【原文】
    公与晏子立曲潢之上,望见齐国,问晏子曰:“后世孰将践有齐国者乎?”晏子对曰:“非贱臣之所敢议也。”公曰:“胡必然也?得者无失,则虞、夏常存矣。”晏子对曰:“臣闻见不足以知之者,智也;先言而后当者,惠也。夫智与惠,君子之事,臣奚足以知之乎!虽然,臣请陈其为政:君强臣弱,政之本也;君唱臣和,教之隆也;刑罚在君,民之纪也。今夫田无宇二世有功于国,而利取分寡,公室兼之,国权专之,君臣易施,能无衰乎!婴闻之,臣富主亡。由是观之,其无宇之后无几,齐国,田氏之国也?婴老不能待公之事,公若即世,政不在公室。”公曰:“然则柰何?”晏子对曰:“维礼可以已之。其在礼也,家施不及国,民不懈,货不移,工贾不变,士不滥,官不谄,大夫不收公利。”公曰:“善。今知礼之可以为国也。”对曰:“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与天地并立。君令臣忠,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之经也。君令而不违,臣忠而不二,父慈而教,子孝而箴,兄爱而友,弟敬而顺,夫和而义,妻柔而贞,姑慈而从,妇听而婉,礼之质也。”公曰:“善哉!寡人迺今知礼之尚也。”晏子曰:“夫礼,先王之所以临天下也,以为其民,是故尚之。”

   
【译文】
    景公与晏子站在曲潢上面,远远看见齐国,问晏子说:“后世谁将登上齐国的王位呢?”晏子回答说:“这不是微臣敢谈论的事情。”景公说:“为何这样呢?得到天下而不再失去,那么虞舜、夏禹就永远都在了。”晏子回答说:“我听说,未见事情的全部就能知道其实质的人,是聪明人。先下结论而后来事实与之相符的人,是智慧之人。那聪明与智慧,是君子的事情,我怎么能有这二者呢!即使这样,我请求讲述一下为政之道:君王强大而臣子弱小,是为政的根本;君王倡导而臣子附和,教化就会兴隆;刑罚的权利在君王手中,百姓便有了纲纪。现在田无宇两代皆有功于国家,而又适当地收取赋敛再分给贫乏之人。公室他有份,国家权柄他也专擅,君臣施与关系倒逆,王权能不衰微吗!我听说,臣子富强则君王衰亡,如此看来,大概田无宇之后不长时间,齐国,便成为田氏的国家了。我老了,不能再为您办事了,君王如果去世,政权就不在您家了。”景公说:“这可怎么办?”晏子回答说:“只有用礼能制止这种结果。在礼的规定中,大夫的施舍不能超过国家,百姓不懈怠,财物不流入一处,工商业的人不变诈,士人不夸夸其谈,官吏不谄媚,大夫不收取国家的利益。”景公说:“好。现在我知道礼可以治国了。”晏子?285回答说:“礼可用来治理国家是长久之计呀,可以与天地同存。君王有德而臣子忠诚;父亲仁慈而儿女孝顺;兄长仁爱而兄弟恭敬,丈夫和气而妻子柔顺贞淑,婆婆仁慈宽厚而媳妇顺从温婉,这是礼的基本内容。”景公说:“好啊!我现在知道礼的重要了。”晏子说:“礼,是先王用来治理天下的,用它来教化百姓,所以它很重要。”

【繁体原文】
景公問後世孰將踐有齊者晏子對以田氏第十五〔一〕
  景公與晏子立曲潢之上,望見齊國,問晏子曰:「後世孰將踐有齊國者乎?」晏子對曰:「非賤臣之所敢議也。」公曰:「胡必然也?得者無失,則虞、夏常存矣〔二〕。」晏子對曰:「臣聞見不足以知之者,智也〔三〕;先言而後當者,惠也〔四〕。夫智與惠,君子之事,臣奚足以知之乎!雖然,臣請陳其為政:君強臣弱,政之本也;君唱臣和,教之隆也;刑罰在君,民之紀也。今夫田無宇二世有功于國〔五〕,而利取分寡,公室兼之,國權專之,君臣易施〔六〕,能無衰乎〔七〕!嬰聞之,臣富主亡。由是觀之,其無宇之後無幾,〔八〕齊國,田氏之國也?嬰老不能待公之事,公若即世,政不在公室〔九〕。」公曰:「然則柰何?」晏子對曰〔一十〕:「維禮可以已之。其在禮也〔一一〕,家施不及國,民不懈,貨不移〔一二〕,工賈不變,士不濫,官不諂〔一三〕,大夫不收公利。」公曰:「善。今知禮之可以為國也〔一四〕。」對曰:「禮之可以為國也久矣,與天地並立。君令臣忠,父慈子孝,兄愛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婦聽,禮之經也〔一五〕。君令而不違〔一六〕,臣忠而不二,父慈而教,子孝而箴,兄愛而友,弟敬而順,夫和而義,妻柔而貞,姑慈而從,婦聽而婉,禮之質也〔一七〕。」公曰:「善哉!寡人迺今知禮之尚也〔一八〕。」晏子曰:「夫禮,先王之所以臨天下也,以為其民,是故尚之〔一九〕。」

【繁体注释】
  〔一〕 盧文弨云:「元刻末注云:『此章與景公坐路寢問誰將有此、景公問魯莒孰先亡因問後世孰有齊國、晉叔向問齊國若何三章畣旨同而辭異,故著于此篇。』」

  〔二〕 則虞案:「常」,吳刻作「當」,元刻作「常」。

  〔三〕 孫星衍云:「言見所不足而能知之。」◎王念孫云:「按『不』字衍,下文『臣奚足以知之』,即其證,孫說非是。』◎蘇時學云:「案『不』字誤。」◎陶鴻慶云:「『見不』二字當倒乙,『之』字衍文,涉下文『臣奚足以知之』而誤也。『惠』與『慧』同,原文本云『不見足以知者,智也;先言而後當者,惠也』。文相對而義亦相因。孫氏依誤文強解,王氏以『不』字為衍,皆失之。」

  〔四〕 孫星衍云:「『惠』與『慧』通。」

  〔五〕 蘇輿云:「『宇』舊刻誤『字』,今正。」

  〔六〕 王念孫云:「『施』讀為『移』,『易移』,猶『移易』也。荀子儒效篇『充虛之相施易也』,漢書衛綰傳『人之所施易』,『施』字並讀為『移』。倒言之,則曰『易施』,莊子人間世篇『哀樂不易施乎前』是也。陳氏專國而君失其柄,故曰『君臣易施』。」

  〔七〕 王念孫云:「按『而』即『能』字也。『能』古讀若『而』,故與『而』通(說見淮南人閒篇)。元刻『能』作『而』,今本徑改為『能』,而古字亡矣。」

  〔八〕 俞樾云:「按『無幾』當作『為幾』,字之誤也。問上篇正作『田無宇之後為幾』,可據以訂正。」◎劉師培云:「黃本作『何幾』。」

  〔九〕 則虞案:元刻本、活字本「政」誤作「改」。

  〔一十〕則虞案:元刻本、活字本「曰」作「其」。

  〔一一〕則虞案:左昭二十六年傳作「在禮」。

  〔一二〕盧文弨云:「左傳作『民不遷,農不移』。」

  〔一三〕則虞案:當從左傳作「滔」,杜注:「慢也。」

  〔一四〕則虞案:左傳作「公曰:『善哉,我不能矣,吾今而後知禮之可以為國也。』」

  〔一五〕則虞案:左傳「並」下無「立」字,「臣忠」作「臣共」,又無「之經」二字,當據正。

  〔一六〕黃以周云:「元刻『違』下衍『厲』字。」◎劉師培校補云:「『違』字衍,蓋後人據左傳注此字,因以併入。各本又無『厲』字,則又據傳校改。賈子新書禮篇正作『君令而不厲』。」

  〔一七〕則虞案:左傳「臣忠」作「臣共」,「貞」作「正」,「質」作「善物」。

  〔一八〕則虞案:左傳作「公曰:『善哉,寡人今而後聞此禮之上也。』」

  〔一九〕則虞案:左傳作「對曰:『先王所稟於天地,以為其民也,是以先王上之。』」
本文标签:景公问后世孰将践有齐者晏子对以田氏第十五
相关阅读

 本文标题: 景公问后世孰将践有齐者晏子对以田氏第十五
 本文链接: http://www.shuzhai.org/gushi/yanzi/20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