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宗经卷三(2)

作者 : 刘勰    时间 : 2013-11-06 整理 : 古诗文网

【原文】
故论说辞序,则《易》统其首;诏策章奏,则《书》发其源①;赋颂歌赞,则《诗》立其本;铭诔箴祝②,则《礼》总其端;纪传铭檄,则《春秋》为根:并穷高以树表,极远以启疆③,所以百家腾跃,终入环内者也。若禀经④以制式,酌雅以富言,是仰⑤山而铸铜,煮海而为盐也。故文能宗经,体有六义:一则情深而不诡,二则风清而不杂,三则事信而不诞,四则义直而不回⑥,五则体约而不芜,六则文丽而不淫⑦。扬子比雕玉以作器,谓五经之含文也。夫文以行立,行以文传,四教所先,符采相济⑧。励德树声,莫不师圣,而建言修辞,鲜克宗经。是以楚艳汉侈,流弊不还,正末归本,不其懿欤!
【注释】
①《书》发其源:《书》指《尚书》。《尚书》的诰、誓等和上述文体关系紧密。
②铭:刻在器物上记功或者自警的作品。诔:哀悼死者的作品。箴(zhēn):对人进行告诫规劝的作品。祝:祷告神明的作品。
③启疆:开拓疆域,这里指扩大文章范围。
④禀经:接受经书的榜样。禀,接受。
⑤仰:应作“即”,即,靠近。
⑥直:唐本作“贞”,正之意。回:邪。
⑦淫:过度。
⑧符采相济:符采,玉石的横纹。济,帮助。这里以玉和纹的关系比喻德行、忠诚、信义与文章的关系。
【译文】
因此,论、说、辞、序等体裁都从《周易》开始;诏、策、章、奏等体裁都发源于《尚书》;赋、颂、歌、赞等体裁以《诗经》为根本;铭、诔、箴、祝等体裁,都从《礼记》开端;纪、传、盟、檄等体裁都以《春秋》为根源。它们都为文章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替文章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领域。所以任凭诸子百家如何的驰骋踊跃,但终于还是超不出经书的范围。如果根据经书的体式去制定各种体裁的文章格式,参照“五经”雅正的词汇来丰富写作的语言,那作文就像靠近矿山冶炼,在海边熬煮海水制盐一样啊!所以,如果做文章能够学习“五经”,这样的文章具有六种特点:一是思想感情深挚而不诡谲,二是文风纯正而不杂乱,三是叙事真实可信而不虚诞,四是义理正直而不歪曲,五是文体简约而不繁杂,六是文辞华丽而不过分。扬雄用玉石之有雕琢才能成玉器做比喻,说明“五经”里也应包含着文采。人的德行决定文章的好与坏,而德行又是通过文辞才得以表现而加以流传,孔子的文辞、德行、忠诚、信义这“四教”中,将文辞放在了首位,正如玉石必须有精致的花纹一样,相济相成,文辞也必须与德行、忠诚、信义三者互相结合。后来人们勉励道德、树立声名,都向圣人学习,只是于文章的写作方面却很少向圣人的经典学习。所以楚辞就比较艳丽,汉赋就过度地侈华,它们的弊病流传下来,越发展越厉害,其势不可回还。纠正这些错误,使文风回归到经书的正路上去,不是就正确了吗?
【原文】
赞曰:三极彝训,训深稽①古。致化归一,分教斯五。性灵熔匠,文章奥府。渊哉铄②乎,群言之祖。
【注释】
①稽:查究。
②渊:深。铄:同“烁”,光亮。
【译文】
总结:
经书阐述了天、地、人三才的常道,
道理深刻又稽考到远古。
教化民众是它们总的目的,
分类教导分为五经。
它们真是培养人性灵的巨匠,
它们真是探究文章奥秘的宝库。
多么精微,多么灿烂啊,
真是一切文章的宗祖。
【评析】
《宗经》和上一篇《征圣》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圣人的思想观点是通过经典呈现出来的,所以要想学习圣人就必须学习经典,向圣人学习写作也必须通过经书。
全篇分三部分:一、概述诸经的基本情况及其教育作用;二、介绍“五经”写作的基本特点及其成就;三、说明必须宗经的原因。从经书和后代各种作品的关系看,刘勰认为各种文体都起源于经书;文章能够宗经,就会有六种好处,否则就会出现楚汉以后的文章创作过分追求形式的流弊。

本文标签:文心雕龙,宗经
相关阅读

 本文标题: 文心雕龙·宗经卷三(2)
 本文链接: http://www.shuzhai.org/gushi/wenxin/10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