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略(2)

作者 :或姜太公    时间 : 2013-11-23 整理 : 古诗文网

圣人体天,贤者法地,智者师⑩ 古。是故《三略》为衰世作。《上略》设礼赏,别奸雄,著成败;《中略》差德行,审权变;《下略》陈道德,察安危,明贼贤之咎。故人主深晓《上略》,则能任贤擒敌;深晓《中略》,则能御将统众;深晓《下略》,则能明盛衰之源,审治国之纪。人臣深晓《中略》,则能全功保身。
【注释】
①以:用、通过。
②暗主:昏庸的主子。
③事:服侍。
④蹶:跌倒。引申为倾覆。
⑤御:治理、管理。
⑥度:观测、预测、估计。
⑦制:这里用做动词,制定制度法令。
⑧泽:恩泽。
⑨嫌:嫌疑。
⑩师:效法、仿效。
差:划分等级、区别。
晓:明白。
明:明白、知道。
源:本源,根渊。
纪:纲纪、根本。
【译文】
《军势》上说:“使用有节操的人不能靠钱财,因为有节操的人不会为不仁的人去效死卖命;聪明的人,不会为昏庸的君主出谋划策。”君主不可以没有德行,没有德行,臣属就会叛离;君主也不可以没有威严,没有威严,就会丧失权力。臣属不可以没有德行,没有德行,就不能为君主尽忠守职;不可以没有威严,没有威严,国家就会衰弱,威严过盛,自己就会栽跟头。
所以圣王统治天下,观察盛衰的变化,考虑得失的原因,从而建立制度。所以规定诸侯辖二军,方伯辖三军,天子辖六军。后来天下混乱,叛逆逐渐发生,天子的恩泽竭尽,诸侯之间就会结盟立誓互相攻伐。由于政治军事势均力敌,谁也没有办法消灭谁,于是千方百计收揽英雄之心,与他们同喜好同憎恶,然后再运用权术。所以,不用计策就无法决嫌定疑,不诡诈出奇就不能破奸灭寇,不施阴谋就不能成功。
圣人能够体察宇宙的法则,贤者能够顺应自然规律,智者能够以古为师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因此,《三略》一书是为乱世而作的。通观全篇,《上略》是说设置礼赏,辨别奸雄,阐述成败的;《中略》是区别德行、明察权变的;《下略》是阐述道德、分析安危,说明嫉贤妒能、迫害人才的灾祸的。所以,君主深通《上略》之理,就能任用贤人,战败敌人;深通《中略》之道,就能驾驭将帅统领士兵;深通《下略》之言,就能明白盛衰的根源,熟悉治国的纲纪。臣属深知《中略》之道,就能成就功业保全身家。
【原文】
夫高鸟① 死,良弓藏;敌国灭,谋臣② 亡。亡者,非丧其身也,谓夺其威废其权也:封之于朝,极③ 人臣之位,以显其功;中州善国④ ,以富其家;美色珍玩,以说⑤ 其心。夫人众一合而不可卒⑥ 离,威权一与⑦ 而不可卒移。还师罢军,存亡之阶⑧ 。故弱之以位⑨ ,夺之以国⑩ ,是谓霸者之略。故霸者之作,其论骏也。存社稷罗英雄者,《中略》之势也,故世主秘焉。
【注释】
①高鸟:即飞鸟。
②谋臣:参与出谋划策的属下。
③极:极点、极致。
④中州善国:中原最好的国土。
⑤说:通“悦”,取悦,使……高兴。
⑥一合:统一。卒:通“猝”,突然。
⑦一与:交给一个人,指掌握在一个人手中。
⑧阶:阶梯。这里指关键、根本。
⑨位:高位。
⑩国:国土。指分封土地。
作:作为、行为。
论:道理、理论。骏:通“驳”,驳杂。
社:土地神。稷:谷神。因为古代帝王都祭祀社稷,因此后来社稷就成为了国家的代名词。
势:权势。
秘:这里用做动词,当作秘密、宝贝的意思。
【译文】
高飞的鸟死了,良弓就要被收藏起来;敌国灭亡了,谋臣就要被消灭。所谓消灭,并不是消灭他们的肉体,而是削弱他们的威势,剥夺他们的权力:在朝廷上给他们高官厚禄,以表彰他们的功劳;再给他们中原的良田沃地,就会使他们家庭富裕;再给他们美女珍宝,就会使他们心情舒畅。士卒一经编成就不能仓促解散,兵权一经授予就不能马上改变。战争结束将帅班师回朝的时候,正是君主存亡的关键时刻,所以,要削弱将帅的实力而给他们高位,剥夺他的兵权而封给他们以土地,这是“霸者”统御将帅的策略。因此,“霸者”的行为,其道理是很复杂的。既要保全国家又要收罗英雄,这就是《中略》所论的权势,是历代国君的秘宝。
【评析】
《中略》命名为“御将统众之计”,说的就是怎样管理将领、统一军队的计谋、方法。作为首领,有四种统一、安定部下的方式,即“三皇之法”、“五帝之法”、“王者之法”、“霸者之法”。第一种方法是很玄妙的,是自然而然进行的方法;第二种方法则是要效法天地来制定措施,让天下人都在不知不觉之中受到教化,从而具有仁德之心,服从统治者的命令;第三种方法是统治者遵循“道”来治理国家,让天下人都心甘情愿地服从;第四种是统治者用权变和信用统一诸侯,使民心归附。只要掌握了其中的一种,那么就可以所向披靡了。
主将发出的命令要果断,不需要事事都请示上级;要合理调遣智者、勇敢的人、有贪欲的人、愚笨的人,根据他们的特点让他们的本领尽可能地发挥;要稳定军心,不让能说会道的人称赞敌方,军中也不能听从巫祝的话,以免妖言惑众、军心涣散。主将要有德行,从而部下才能顺服、听从。

本文标签:中略,六韬
相关阅读

 本文标题: 中略(2)
 本文链接: http://www.shuzhai.org/gushi/liutao/11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