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杜温夫书(柳宗元)(2)

作者 : 柳宗元    时间 : 2015-02-16 23:02:06    整理 : 古诗文网

    11立言:提出一种观点。状物:描摹事物的情状。过人:超过别人。才致:才能和情趣。
    12助字:虚字。当:适合。律令:法令,规则,这里指语法。
    13疑辞:表示疑问的语气词。“乎、欤、耶、哉、夫”诸字用在句末,一般表示疑问语气。有的字(如“哉”、“夫”)有时也作叹词用。决辞:表示肯定的语气词。
    14一:一样。“一之”,指把疑辞、决辞当作一回事。
    15闻人:有名声的人。类:类似,相同。一益:有一些收获。
    16庚桑子:亦作“亢桑子”。
    17藿(hu6获):豆叶。
    18蠋(zhu逐):大青虫。
    19鹄卵:天鹅下的蛋。
    20状貌:形貌,形状相貌。嶷(yi疑)然:高的样子,形容人体态魁梧。视端:指看东西时眼神很正。形直:形体端直。歧径:岔路。“心无歧径”,谓人心地单纯,并无杂念。
    21亟(ji即):赶快。固:坚持。
    22不屑:不愿去做,表示轻视。全句为:“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意思是说,教育人有多种方法,我不屑于去教诲他,这也是对他的一种教诲。

【翻译】
    二十五日,宗元启:两个月来,承蒙你多次来信,每封信都超过一千字,信的意思好像是埋怨我没有回答你、没有写信赞美你的好处,让你名声远扬。这样讲确实是我的过错。而你又给我寄来十卷文章,唉呀!也够多了。文章寄得很多而书信写得频繁,我没有回答你,没有赞美你、让你名声远扬,你也应该自己反省一下。可你却来问我不肯和你相见的原凶,你多次来拜访、多次来询问,难道最后我连一句回答的话都没有吗?
    你的十卷文章,我已简略看了一下。我这个人天性呆笨,对你的文章许多地方都不太懂,怎么敢凭空推断它们是好还是不好呢?信巾写到我,总是把我称为周公、孔子,周公、孔子,我怎么能称得上呢?比拟人一定要用和他同类的人来作比,你可以直率地把想法告诉我,不应该说一些奉承的话。可是不幸得很,你竟然用周公、孔子来称呼我,我怎能不感到惊奇呢?而且我还怀疑你为人不讲礼义、轻浮放荡得很,全不顾规矩,凶此越发不回答你。你来到柳州,见到一个刺史,就把他称为周公、孔子;现在要离开我,途经连州而到潮州,去拜访那儿的刺史,到了那两个地方,又得到了两位周公、孔子。到了京城,京城里那些有地位的人因为会写文章而建立了名声的数以千计,又该得到千百个周公、孔子了,为什么你胸中乱纷纷地有那么多周公、孔子呢?
    我虽然很少写文章,自己不会修饰文词,但挥笔写作时,只觉得痛快的感受累累不断,意思表达完了就放下笔,又哪里效法过什么呢?我提出一种论点,描摹一件事物,未曾希望超过别人,我也不能够明确地辨别出你的才能情致如何。只是见到你用助字,不合语法,只能就这一点来回答你。我们所说的乎、欤、耶、哉、夫等字,都是表示疑问语气的虚字;矣、耳、焉、也等字是表示肯定语气的虚字。现在你却把它们当作一回事。你应该考察一下,从前有名声的人使用助词的方法和我所讲的有哪些相同,有哪些不同,慎重地思考一番就会有一定的收获。庚桑子说土蜂变不成豆叶上的大青虫,小鸡不能孵天鹅下的蛋,我同意他的看法。你路经连州到潮卅去拜访那里的刺史,难道最后就能变化了吗?然而,如今世上一些寻求知己的人,一遇到知己,有的写了十几篇文章,就一定要到京城去,急忙抢时间,冒着风雨,跑着去拜访高门大户,指望苟且得到好处。如今你年纪不是很小,而从荆州来到柳州,还将从柳州到连州、潮州去拜访那里的刺史,道路十分遥远,那么你的志向果真和别人不同吗?又见你形态魁梧像个大丈夫,眼神端正、身躯正直,心地单纯,没有杂念,你的气质确实是好的,只是慎重地充实自己就是了。而慎重地充实你的心胸,那又不是我独自能做得到的,你不要埋怨我。赶快到连州、潮州去学习作文的方法,时常想想我讲的话,并不是我要坚持拒绝你的要求。孟子说过:“我不屑于去教诲他,这也是对他的一种教诲呢。”宗元启。
来源栏目: http://www.shuzhai.org/gushi/wenyan/
本文链接: http://www.shuzhai.org/gushi/wenyan/33342.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

喜欢此文的还喜欢。。

复杜温夫书,柳宗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