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卷一百四十四 志一百十九

作者 :书摘天下    时间 : 2014-09-01    整理 : 古诗文网


  而前行之秋审条款,因光绪季年死刑递有减降,法律馆重加釐定,奏颁内外焉。

  热审之制,顺治初赓续举行。康熙十年,定每年小满后十日起,至立秋前一日止,非实犯死罪及军、流,俱量予减等。四十三年,谕刑部停止。雍正初复行。乾隆以后,第准免笞、杖,则递行八折决放,枷号渐释,馀不之及。且惟京师行之,外省笞、杖自理,无从考核,具文而已,列朝无寒审,而有军、流、遣犯隆冬停遣之例。未起解者,十月至正月终及六月俱停遣。若已至中途,至十一月初一日准停。倘抵配不远,并发往东南省分,人犯有情原前进者,一体起解。

  又有停审之例,每年正月、六月、十月及元旦令节七日,上元令节三日,端午、中秋、重阳各一日,万寿圣节七日,各坛庙祭享、斋戒以及忌辰素服等日,并封印日期,四月初八日,每月初一、初二日、皆不理刑名。然中外问刑衙门,於正月、六月、十月及封印日期、每月初一二等日不尽如例行也。其农忙停审,则自四月初一日至七月三十日,一应户、婚、田土细故,不准受理,刑事不在此限。又有停刑之例,每年正月、六月及冬至以前十日,夏至以前五日,一应立决人犯及秋、朝审处决重囚,皆停止行刑。

  凡审级,直省以州县正印官为初审。不服,控府、控道、控司、控院,越诉者笞。其有冤抑赴都察院、通政司或步军统领衙门呈诉者,名曰京控。登闻鼓,顺治初立诸都察院。十三年,改设右长安门外。每日科道官一员轮值。后移入通政司,别置鼓厅。其投厅击鼓,或遇乘舆出郊,迎驾申诉者,名曰叩阍。从前有擅入午门、长安门、堂子跪告,及打长安门内、正阳门外石狮鸣冤者,严禁始绝。即迎车驾而冲突仪仗,亦罪至充军。京控及叩阍之案,或发回该省督抚,或奏交刑部提讯。如情罪重大,以及事涉各省大吏,抑经言官、督抚弹劾,往往钦命大臣莅审。发回及駮审之案,责成督抚率同司道亲鞫,不准复发原问官,名为钦部事件。文武官犯罪,题参革职。道府、副将以上,遴委道员审理。同知、游击以下,遴委知府审理。巡按御史,顺治初犹常设。四年,从大理寺卿王永吉奏,差官往直省恤刑,然皆不久停罢。外省刑名,遂总汇於按察使司,而督抚受成焉。京师笞、杖及无关罪名词讼,内城由步军统领,外城由五城巡城御史完结,徒以上送部,重则奏交。如非常大狱,或命王、大臣、大学士、九卿会讯。自顺治迄乾隆间,有御廷亲鞫者。律称八议者犯罪,实封奏闻请旨,不许擅自句问。在京大小官员亦如之。

  若宗室有犯,宗人府会刑部审理。觉罗,刑部会宗人府审理。所犯笞、杖、枷号,照例折罚责打;犯徒,宗人府拘禁;军、流、锁禁,俱照旗人折枷日期,满日开释。屡犯军、流,发盛京、吉林、黑龙江等处圈禁;死刑,宗人府进黄册。阉寺犯轻罪,内务府慎刑司讯决,徒以上亦送部。八旗地亩之讼,属诸户部现审处,刑事统归刑部。清初有都统会审之制,有高墙拘禁之条,至乾隆时俱废。旗营驻防省分,额设理事同知。旗人狱讼,同知会同州县审理。热河都统衙门特设理刑司,刑部派员听讼,三年一任。同治三年,以吉林狱讼繁多,诏依热河设立刑司例,令刑部拣派满、汉郎中、员外、主事各一员,分别掌印主稿,统归将军管辖。嗣吉林建省裁撤,而热河如故。

  蒙古刑狱,内外紥萨克王公、台吉、塔布囊及协理台吉等承审。康熙三十七年,曾遣内地官员教导蒙古王等听断盗案,后不常设。沿边与民人交涉案件,会同地方官审理,死罪由盟长核报理藩院,会同三法司奏当。在京犯斩、绞,刑部审讫,会理藩院法司亦如之。盛京刑部掌谳盛京旗人及边外蒙古之狱。秋审,会同四部侍郎、奉天府尹酌定实、缓汇题,盖皆特别之制。

  凡检验,以宋宋慈所撰之洗冤录为准,刑部题定验尸图格,颁行各省。人命呈报到官,地方正印官随带刑书、仵作,立即亲往相验。仵作据伤喝报部位之分寸,行凶之器物,伤痕之长短浅深,一一填入尸图。若尸亲控告伤痕互异,许再行覆检,不得违例三检。如自缢、溺水、事主被杀等案,尸属呈请免验者,听。京师内城正身旗人及香山等处各营房命案,由刑部当月司员往验。街道及外城人命,无论旗、民,归五城兵马司指挥相验。检验不以实者有刑。

  凡讯囚用杖,每日不得过三十。热审得用掌嘴、跪链等刑,强盗人命酌用夹棍,妇人指,通不得过二次。其馀一切非刑有禁。断罪必取输服供词,律虽有“众证明白,即同狱成”之文,然非共犯有逃亡,并罪在军、流以下,不轻用也。

  凡审限,直省寻常命案限六阅月,盗劫及情重命案、钦部事件并抢夺掘坟一切杂案俱定限四阅月。其限六月者,州县三月解府州,府州一月解司,司一月解督抚,督抚一月咨题。其限四月者,州县两月解府州,府州二十日解司,司二十日解督抚,督抚二十日咨题。如案内正犯及要证未获,或在监患病,准其展限或扣限。若隔属提人及行查者,以人文到日起限。限满不结,督抚咨部,即於限满之日起算,再限二、三、四月,各级分限如前。如仍迟逾,照例参处。按察司自理事件,限一月完结。州县自理事件,限二十日审结。上司批发事件,限一月审报。刑部现审,笞杖限十日,遣、军、流、徒二十日,命盗等案应会三法司者三十日。每月奏报,声明曾否逾限。如有患病及查传等情,亦得依例扣展。速议速题,均限五日覆。死罪会核,自科钞到部之日,立决限七十日,监候限八十日。会同题覆,院寺各分限八日。由咨改题之案,展限十日。系清文加译汉十日或二十日,逾限附参。盗贼逾月不获,捕役汛兵予笞,官罚俸。吏兵两部处分则例,尚有疏防及初、二、三、四参之分。命案凶犯在逃,承缉、接缉亦按限开参。然例虽严,而巧於规避者,盖自若也。

  凡解犯有三:一、定案时之解审。徒犯解至府州转报,军、流、遣及死罪,自府州递省,逐级讯问无异,督抚然后咨题。一、秋审时之解勘。死罪非立决,发回本州县监禁,逮秋审,径行解司审勘。官犯自定案即拘禁司监待决。常犯缓决者,二次秋审,即不复解。其直省各边地离督抚驻处窎远,有由该管巡道审勘加结转报者,非通例也。一、发遣时之解配。徒囚问发隔县,军、流起解省分,预行咨明应发省分督抚,查照道里表,酌量州县大小远近、在配军流多寡,先期定地,饬知入境首站州县,随到随发。遣犯解至例定地方安插。犯籍州县佥差,名曰长解。沿途州县,派拨兵役护送,名为短解。罪囚视罪名轻重,定用铁锁杻镣道数。若中途不觉失囚,讯明有无贿纵,分别治罪。隔属关提及发交各地方官管束者,视此为差。京师现审,徒犯发顺天府充徒。流囚由刑部定地,劄行顺天府起送。五军咨由兵部定地提发,外遣亦咨兵部差役起解。综计诉讼所历,自始审迄终结,其程序各有定规,毋或逾越。

  迨光绪变法,三十二年,改刑部为法部,统一司法行政。改大理寺为大理院,配置总检察厅,专司审判。於是法部不掌现审,各省刑名,画归大理院覆判,并不会都察院,而三法司之制废。题本改为摺奏,内阁无所事事。秋、朝审专属法部,其例缓者随案声明,不更加勘,而九卿、科道会审之制废。京师暨各省设高等审检厅,都城省会及商埠各设地方及初级审检厅,改按察使为提法司。三十二年,法部奏定各级厅试办章程。宣统二年,法律馆奏颁法院编制法,由初级起诉之案不服,可控由地方而至高等,由地方起诉之案不服,可控由高等而至大理院,名为四级三审。从前审级、审限、解审、解勘之制,州县行之而不行於法院。审判分民事、刑事。民律艰於成书,所据者第旧律户役、田宅、钱债、婚姻各条,而法未备。司法事务有年度,判断有评议,刑事有检察官莅审,人命由检察官相验,法院行之而不能行於州县。刑诉制度,盖杂糅矣。

。。。。译文暂未提供,请收藏!
来源栏目: http://www.shuzhai.org/gushi/qingshigao/
本文链接: http://www.shuzhai.org/gushi/qingshigao/27401.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
本文标签:清史稿,刑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