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三首(沈佺期)

作者 : 沈佺期    时间 : 2014-03-26    整理 : 古诗文网
杂诗三首(沈佺期)

原文
其一

落叶惊秋妇,高砧促暝机。
蜘蛛寻月度,萤火傍人飞。
清镜红埃入,孤灯绿焰微。
怨啼能至晓,独自懒缝衣。
其二

妾家临渭北,春梦著辽西。
何苦朝鲜郡,年年事鼓鼙。
燕来红壁语,莺向绿窗啼。
为许长相忆,阑干玉箸齐。
其三

闻道①黄龙戍②,频年③不解兵④。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⑤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⑥,一为取龙城⑦。

作品欣赏一
不过诗中还希望能有良将出师,早日结束战争,思想内容也有积极的一面。诗人写的杂诗共有三首,这是其中之一。三首诗体制一样,思想内容的指向性也很一致,可以视作一束无题组诗。
诗的首联在主人公未出场之前首先交代背景。“黄龙戍”,在今辽宁开原县北,唐朝曾戍兵于此。“频年”,就是连年,说明战事已不止一年。这两句话既交代了良人从军征戍的历史大背景,也说明了从军的时间之长,地点之远,这就为女主公的思夫作了有力的铺垫,同时也制造了一种氛围,一种厌战情绪溢于言表。
颔联两句直取核心,正面描写思妇对月怀人。诗人在这里以满腔同情之心写出女主人公深夜难眠,望着天边的一轮明月在痴情地思念自己的丈夫。可是,她又哪知她在闺房里所瞩望的那个月亮也同时高高地悬挂在丈夫军营的上空呢?也许那个同样痴情的心上人,也在同一时刻望着月亮在思念自己的爱妻吧!“汉家营”,以汉代唐,实指唐朝的军营。这两句话,通过对照的写法,不露声色地写出闺中少妇和远戍征夫绵邈难逮的思念之情。笔法活脱,耐人寻味。
颈联是颔联的进一步生发,同样写夫妻异地的怀念之情,而颔联比较含蓄,主要是写月亮。此联则更加直露,毫不掩饰地写出了少妇的“今春意”正是良人的“昨夜情”。“良人”,古代妻子对丈夫的称谓。这里诗人把“少妇”与“良人”对举,把“意”与“情”对应,写出了夫妻分别之后,岁岁年年,时时刻刻不在思念。读者还会进一步推想在那战争频仍的年代,长期分离的夫妻何止千万!他们不也是日日思念,夜夜伤怀吗?何况战争是残酷的,也许少妇今夜思念的良人,昨日已经战死。“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这不是一场更大的悲剧吗?那么,怎样才能避免这样的悲剧一幕幕地重演呢?这就逼出了下面带有结论性的警语:“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旗鼓”,在这里代指军队。“将旗鼓”,就是说希望出现一位智勇双全的良将,带领千军万马,高举战旗,擂响战鼓,向敌军发动最后的进攻。“龙城”本指匈奴人统治的中心,这里泛指敌军阵地,“取龙城”意谓把敌军消灭,将士们凯旋而归。这是少妇的愿望,是征人的愿望,当然也是诗人的最大愿望。战争并不是什么好东西,但当国家安全受到外来侵犯的时候,又不得已而为之。一味宣传厌战,就可能给国家民族带来厄运,结束战争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来犯的敌人消灭。从这个角度来看这首诗的用意还是积极健康的。
来源栏目: http://www.shuzhai.org/gushi/tangshi/
本文链接: http://www.shuzhai.org/gushi/tangshi/19485.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


喜欢此文的还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