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将其五·锦江春色逐人来

诸将其五·锦江春色逐人来

年代:唐
作者:杜甫

原文
锦江春色逐人来,巫峡清秋万壑哀。
正忆往时严仆射,共迎中使望乡台。
主恩前后三持节,军令分明数举杯。
西蜀地形天下险,安危须仗出群材。

赏析
首联:“锦江春色逐人来,巫峡清秋万壑哀。”“锦江”,借指成都。“巫峡”,指瞿塘。“锦江”二句:言自己已由成都来,心中犹带锦江春色;而今清秋,身处瞿塘,痛悼严武之死,觉万壑生哀。
次联:“正忆往时严仆射,共迎中使望乡台。”“仆射”:指严武。永泰初,严武卒,赠尚书左仆射(从二品)。“中使”:天子的私使叫做中使。“望乡台”,在成都之北。“正忆”二句是说,回忆在严武幕府时,曾同至望乡台迎接中使。见得严武谦慎尊君。
三联:“主恩前后三持节,军令分明数举杯。”“主恩”,皇恩。严武幸蒙皇恩而受到重用。“三持节”:严武一镇东川,两镇剑南,故三持节。“节”:符节,官员出使时,持以为信。“军令分明数举杯”:指严武军令既严,而复开雅宴,赋诗酬唱,具有儒将风度。
末联:“西蜀地形天下险,安危须仗出群材。”“安危须仗出群材”:“安危”,使危转安。“须仗”,必须依仗。“出群材”,才干超群的人。这两句也就是杜甫在《奉待严大夫》诗中所说的“重镇还须济世才”之意。762年,严武初镇蜀而罢,高适代之,即有徐知道之乱,及松、维、保三州之沦陷;765年,严武再镇蜀而死,郭英乂代之,不数月即有崔旰之乱,英乂反为旰杀,这两句是从这些事实中总结出来的理论—安危须仗出群材。
这一首赞严武,责镇蜀诸将平庸。
《诸将五首》的内容主要是以安史之乱以来的军政大事为中心展开议论,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危,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和忧虑;他极度希望君主明智有为,文臣武将用得其人,语言慷慨蕴藉,诲人良多。因每首都与诸将有关,故以“诸将”为题,实则笔锋指向当时皇帝,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安危须仗出群材”,这即是第五首的结语,也是《诸将五首》的中心论点,也是诗人对安史之乱以来军政大事的感愤。
《诸将五首》是政论诗,在议论中深含诗人自己强烈的爱国感情,不仅使读者明其理,而且激动着读者的心灵。千秋以来,诲人多矣,感人深矣!
来源栏目: http://www.shuzhai.org/gushi/dufu/
本文链接: http://www.shuzhai.org/gushi/dufu/16968.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

喜欢此文的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