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城(刘禹锡)

作者 : 书摘天下    时间 : 2014-02-19 21:32:17    整理 : 古诗文网
石头城(刘禹锡)

原文
山围故国②周遭③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④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⑤来。

●注释:
①石头城,古城名。本是楚金陵城,三国时孙权重筑时用此名。曾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到唐时废弃。今为南京市。 ②故国,本来是指过去的都城,这首诗里指的就是注释①里的石头城,具体指六朝古都金陵。 ③周遭,四周,周围。 ④淮水,指的就是秦淮河。秦淮河就在这里沿着山边流入长江。 ⑤女墙,城墙上面呈凹凸形的短墙,或射孔的蔽身小墙,俗称城墙垛。

●翻译:
城的东、南、西三面,依旧绵亘着高低起伏的群山,它那虎踞龙盘的姿态并未改变;北面的江潮,依旧拍打着城根,而后带着寂寞的心情退回。那声音仿佛在叹惜,昔日的繁华已经化为乌有。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还是过去那轮月亮。见证历史过后,在夜深人静之际,又心恋恋地爬过凹凸的城墙,小心翼翼来窥探着什么。

●赏析
1.刘禹锡的诗。
《唐之韵》这样评价:刘禹锡的诗,经过反复锤炼,语言精练自然,意象鲜明,内涵浓厚。乍看,没有什么新颖之处;但是,特别经得起咀嚼。尤其他的咏史诗,用经过精细选择和炼就的意象,用虚实相生的手法,来抒发对历史沧桑变化的感叹,又深沉又悲凉,历来为人所称道。《石头城》就是典型的例子。
2.《石头城》的写作背景。
刘禹锡写作这首诗时,大唐帝国已日趋衰败。朝廷里面,大臣相互排挤,出现了“牛李党争”,宦官专权依然如故;地方上呢,藩镇割据势力又有所抬头。所以,他写这首诗的主旨,仍然是讽喻现实,即借六朝的灭亡,来抒发国运衰微的感叹,希望当时的统治者,能以前车之覆为鉴。
3.从诵读上看。
前两句,“故国”、“空城”之后,宜作一顿,以示六代帝王之都已成空城之意。而“在”、“回”二字,正是诗人感慨之所在,宜重读。后两句,借月抒情,重音须落在“旧时月”和“还过”上,要能够体现出讽喻现实的意思。
4.《石头城》以不变写变。
作者并没有直接给我们提供几幅图景,来凸现金陵城这个六朝古都的历史的兴盛和现实的凄凉;只用“故国”和“空城”两个词,来对今日的凄凉作些暗示。着力写“不变的景”:山、潮、月。它们是历史的旁观者,其中的月,更是“宇宙的冷眼”。作为“由盛到衰”的见证者,不变的它们,见证了世界的残酷的变。
诗一开始,就写空城四周的景色,在苍莽凄凉的氛围中,读者不禁要问:山川形胜的六代帝王之都呀,为什么会一下子就变成了一座空城呢?后两句,其实正是对这个问题的巧妙的回答。诗人之所以称它为“旧时月”,正是盛唐诗人李白说的“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把酒问月》)的意思,跟李白的诗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苏台览古》)也有同工异曲之妙。意思是说,此刻天上的月儿呀,曾经一度照见过六朝腐朽的封建统治者在秦淮河游乐的情形,照见过当年的豪华奢侈的生活,也目睹了这些朝代的迅速灭亡。而今夜呢?你看它又逐渐挪移到女墙这一边来了,可这里已经是一座空城了。全诗句句都在写景,而句句都融合着诗人深沉的故国萧条之感。
余秋雨先生曾在《罗马假日》中说:“人称此诗得力于怀古,我说天下怀古诗文多矣,刘禹锡独擅其胜,在于营造了一个空静之境。惟此空静之境,才使怀古的情怀上天入地,没有边界。”
●名句点击:
四句诗句句经典,“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更是后人取用不尽的文化资源。六代豪华全都消逝了,没留下一点痕迹。然而,这四围的青山还在;这长江上滚滚不尽的波涛还在,还在寂寞地守候着、舔舐着这座空城,而后寂寞无奈地退回去又捱上来。今天,连空城也没有了,只剩下这片遗迹。历史无情也有情,今天,刘禹锡的这首诗,却依然醒目地刻石头城的历史上,刻在千百万龙的传人的记忆中。
●名句运用:
名人吟就名句,名句成就名人。名人名句往往是后人取之不尽的文化源泉。引用前人的诗句,是词中用典的又一种方式。可以借用原句,可以在原句基础上改动一字或数字,可以只借用其中的某些词语,当然也可以化用某些诗句或整首诗的意境。引用的目的,还是为了加深词中的意境,促人联想而寻深意于言语之外。
据说,白居易在读过《石头城》后,也曾情不自禁地赞美性预言:后来的诗人凭吊金陵,都无法避开作为一代诗豪的刘禹锡“潮打空城寂寞回”这句诗的挑战,“我知后人之诗人无复措词矣。”其实,这并非过誉。金陵,六朝金粉之地,历来是多情的骚人墨客吟咏的题材。唐以后的诗人词家,吟咏金陵,多有化用刘禹锡《石头城》的意境者。而以词咏金陵的,当首推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北宋著名词人周邦彦的《西河•金陵怀古》词里,有“恕涛寂寞打孤城”的词句。而元代颇有名气的诗人萨都剌,写《满江红•金陵怀古》这首名词时,也把“潮打空城寂寞回”的意象巧妙地组织在诗词里:“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这些都要一样地精彩。
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家国的不幸,成就了刘禹锡一世的英名,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来源栏目: http://www.shuzhai.org/gushi/300/
本文链接: http://www.shuzhai.org/gushi/300/19173.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

喜欢此文的还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