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篇问(下)·晏子使吴吴王问可处可去晏子对以视国治乱第十

作者 :晏婴    时间 : 2014-02-07    整理 : 古诗文网
晏子春秋,内篇问(下)·晏子使吴吴王问可处可去晏子对以视国治乱第十原文及译文

【原文】
晏子聘于吴,吴王曰:“子大夫以君命辱在敝邑之地,施贶寡人,寡人受贶矣,愿有私问焉。”晏子巡遁而对曰:“婴,北方之贱臣也,得奉君命,以趋于末朝,恐辞令不审,讥于下吏,惧不知所以对者。”吴王曰:“寡人闻夫子久矣,今乃得见,愿终其问。”晏子避席对曰:“敬受命矣。”吴王曰:“国如何则可处,如何则可去也?”晏子对曰:“婴闻之,亲疏得处其伦,大臣得尽其忠,民无怨治,国无虐刑,则可处矣。是以君子怀不逆之君,居治国之位。亲疏不得居其伦,大臣不得尽其忠,民多怨治,国有虐刑,则可去矣。是以君子不怀暴君之禄,不处乱国之位。”
   
【译文】
    晏子到吴国聘问,吴王说:“大夫您因君王之命承蒙来到敝国,赐赠寡人,寡人接受您的赠予了。希望请教一个私人问题。”晏子逡巡着回答说:“晏婴,北方的卑贱之臣,得以奉君王之命,来到您朝的末位,担心言辞不审重,被官吏讥讽,害怕我不知道怎样回答你。”吴王说:“我听闻您的大名很长时间了,现在才得以见面,希望能让我问出我想问的问题。”晏子离席回答说:“敬请垂问。”吴王说:“国家怎样才可以留下,怎样才可以离去?”晏子回答说:“我听说,亲近的人和疏远的人得以各处其位,大臣能够尽忠,百姓没有冤枉的判狱,国家没有暴虐的刑罚,就应该留下。因此,君子归附不违道义的国君,在清明的国家任职。亲近的人与疏远的人不能各处其位,大臣不能尽忠,百姓的冤狱很多,国家有暴虐的刑罚,就应该离去了。因此,君子不向往残暴之君的爵禄,不在黑暗混乱的国家任职。”

【繁体原文】
晏子聘于吳,吳王曰:「子大夫以君命辱在敝邑之地〔二〕,施貺寡人〔三〕,寡人受貺矣,願有私問焉。」晏子巡遁而對曰〔四〕:「嬰,北方之賤臣也,得奉君命,以趨于末朝〔五〕,恐辭令不審,譏于下吏,懼不知所以對者。」吳王曰:「寡人聞夫子久矣,今乃得見,願終其問。」晏子避席對曰:「敬受命矣。」吳王曰:「國如何則可處,如何則可去也?」晏子對曰:「嬰聞之,親疏得處其倫,大臣得盡其忠,民無怨治,國無虐刑,則可處矣。是以君子懷不逆之君〔六〕,居治國之位。親疏不得居其倫,大臣不得盡其忠,民多怨治,國有虐刑,則可去矣。是以君子不懷暴君之祿,不處亂國之位。」

【繁体注释】
  〔一〕 則虞案:楊本缺此章。
  〔二〕 劉師培補釋云:「『之地』二字衍文也。『地』為『施』之誤字,後人併存之,因于『地』上增『之』字,實則左傳諸書,凡稱『弊邑』,無有複言『之地』二字者,下晏子聘魯節『辱臨敝邑』亦無『之地』二字。」◎則虞案:元明本「敝」皆作「弊」。
  〔三〕 孫星衍云:「詩傳:『貺,賜也。』當為『況』。」
  〔四〕 孫星衍云:「說文:『巡,視行貌;遁,遷也。』漢書平當傳贊『逡遁有恥』,師古曰:『「遁」與「循」同。』刊謬正俗曰:『賈誼過秦論「九國之師,遁廵而不敢進」,「遁」者,蓋取「循」聲以為「逡」字。』◎盧文弨云:「『廵』當作『逡』,下文正作『逡』。」黃以周曰:「元刻作『逡遁』。」◎則虞案:非是。元刻本、活字本皆作「巡遁」。
  〔五〕 黃以周云:「盧校作『本朝』。按『末朝』謙詞,猶下文云『下吏』,似非誤。」
  〔六〕 則虞案:以下句「不懷暴君之祿」句例之,此句似有訛奪。
本文标签:晏子使吴吴王问可处可去晏子对以视国治乱
相关阅读

 本文标题: 晏子使吴吴王问可处可去晏子对以视国治乱第十
 本文链接: http://www.shuzhai.org/gushi/yanzi/18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