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篇问(上)·景公问明王之教民何若晏子对以先行义第十八

作者 :晏婴    时间 : 2014-02-06    整理 : 古诗文网
晏子春秋,内篇问(上)·景公问明王之教民何若晏子对以先行义第十八原文及译文

【原文】
 公问晏子曰:“明王之教民何若?” 晏子对曰:“明其教令,而先之以行义;养民不苛,而防之以刑辟;所求于下者,不务于上;所禁于民者,不行于身。守于民财,无亏之以利,立于仪法,不犯之以邪,苟所求于民,不以身害之,故下之劝从其教也。称事以任民,中听以禁邪,不穷之以劳,不害之以实,苟所禁于民,不以事逆之,故下不敢犯其上也。古者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故明王修道,一民同俗,上爱民为法,下相亲为义,是以天下不相遗,此明王教民之理也。”
   
【译文】
    齐景公问晏子说:“圣明的君王是怎样教化百姓的?”晏子回答说:“公布他的教令内容,并由自己首先实行;役使百姓不苛刻,用刑罚来防止他们犯罪;要求臣下不做的,君王也不做;禁止百姓做的,自身不去做。管理百姓的财物,不因自己的私利去挥霍它;制定了法规礼仪,不以邪行去触犯它。如果向百姓有什么求取的话,也不以自身的原因去伤害他们。所以,百姓会听从他的教化。根据实际需要来役使百姓,用得当的狱治来禁止邪僻之行,不以过度的劳役来使百姓穷困,不以不当的刑罚来坑害百姓,如果有禁止百姓做的事,君王也不以任何借口违犯它。所以,百姓不敢犯上作乱。古时候百里不同习,千里不同俗,所以圣明的君王整饬王道,同百姓一致遵守习俗,君王以爱护百姓为法,百姓以相互亲爱为义。所以,天下之人不相互遗弃,这就是圣明的君王教化百姓的方法。”

【繁体原文】
景公問晏子曰:「明王之教民何若?」晏子對曰:「明其教令,而先之以行義〔一〕;養民不苛〔二〕,而防之以刑辟〔三〕;所求于下者,不務于上〔四〕;所禁于民者,不行于身。守于民財,無虧之以利,立于儀法,不犯之以邪,苟所求于民,不以身害之〔五〕,故下之勸從其教也〔六〕。稱事以任民,中聽以禁邪〔七〕,不窮之以勞〔八〕,不害之以實〔九〕,苟所禁于民,不以事逆之〔一十〕,故下不敢犯其上也。古者百里而異習,千里而殊俗,故明王修道,一民同俗,上愛民為法,下相親為義,是以天下不相遺〔一一〕,此明王教民之理也〔一二〕。」

【繁体注释】
  〔一〕 蘇輿云:「治要無『義』字,『刑』下無『辟』字。」◎則虞案:「義」字後人所增,「先之以行」,言以身率教,「行」、「刑」為韻。下句「辟」字,亦後人妄增。
  〔二〕 則虞案:廣雅釋詁:「養,使也。」
  〔三〕 孫星衍云:「『義』、『辟』為韻。」
  〔四〕 王引之云:「『不務于上』,義不可通,『不務』當作『必務』,此涉上下文諸『不』字而誤也。治要亦作『不務』,則唐初本已然。案:『所禁于民者,不行于身』,謂無諸己而後非諸人;『所求于下者,必務于上』,謂有諸己而後求諸人也。則當作『必務』明矣。下文云『苟所求于民,不以身害之』,『苟所禁于民,不以事逆之』,即承此四句而言。」◎則虞案:元刻本「所求」二字誤倒。
  〔五〕 孫星衍云:「『利』、『邪』、『害』為韻。」◎劉師培校補云:「以上文問君臣身尊而榮章證之,『苟』下當增『有』字。」
  〔六〕 王念孫云:「案『之』字衍。下文曰『故下不敢犯其上也』,文義正與此同,則不當有『之』字明矣。治要無。」◎蘇輿云:「治要作『故下從其教也』,無上六句。」◎則虞案:指海本刪「之勸」二字。
  〔七〕 俞樾云:「案『聽』,謂聽訟也。古謂聽訟為『聽』,書大傳『諸侯不同聽』,注曰:『聽,議獄也。』『中聽以禁邪』,言聽訟得中則足以禁邪也。尚書呂刑篇曰:『罔不中聽獄之兩辭。』然則『中聽』二字蓋本于尚書矣。問下篇曰:『中聽則民安。』夫刑罰不中,民無所措手足,故中聽則民安也。又曰:『慢聽厚斂則民散。』『聽』『斂』並言,亦孟子『省刑罰,薄稅斂』之意。」
  〔八〕 黃以周云:「謂稱事。」
  〔九〕 王念孫云:「案『害之以實』,義不可通,『實』本作『罰』,謂不以刑罰害民也。『窮之以勞,害之以罰』,皆虐民之事。治要正作『不害之以罰』。」
  〔一十〕孫星衍云:「『邪』、『逆』、『實』為韻。」
  〔一一〕王念孫云:「案治要作『上以愛民為法,下以相親為義,是以天下不相違』,是也。上文云『明王修道,一民同俗』,故云『天下不相違』。今本脫兩『以』字,『違』字又誤作『遺』,則文義皆不協。」◎則虞案:「遺」字不為誤,上下以相愛相親為義,是不相遺也。猶孟子「未有仁而遺其親者,未有義而遺其君者」之「遺」,同義。此節「一民同俗」即墨氏之尚同;相愛相親,近墨氏之兼愛;「不相遺」,非承「一民同俗」而來。
  〔一二〕孫星衍云:「『義』、『遺』、『理』為韻。」◎王念孫云:「案本作『此明王之教民也』,上章『賢君之治國若此』,正對『賢君治國若何』之問;本章『此明王之教民也』,亦正對『明王教民何若』之問。今本作『此明王教民之理也』,詞義庸劣,乃後人所改。治要正作『此明王之教民也』。」◎顧廣圻云:「此書多以『理』為『治』,唐人避諱所改。」
本文标签:景公问明王之教民何若晏子对以先行义
相关阅读

 本文标题: 景公问明王之教民何若晏子对以先行义第十八
 本文链接: http://www.shuzhai.org/gushi/yanzi/18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