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篇问(上)·景公问圣王其行若何晏子对以衰世而讽第五

作者 :晏婴    时间 : 2014-02-02    整理 : 古诗文网
晏子春秋,内篇问(上)·景公问圣王其行若何晏子对以衰世而讽第五原文及译文

【原文】
公外傲诸侯,内轻百姓,好勇力,崇乐以从嗜欲,诸侯不说,百姓不亲。公患之,问于晏子曰:“古之圣王,其行若何?” 晏子对曰:“其行公正而无邪,故谗人不得入;不阿党,不私色,故群徒之卒不得容;薄身厚民,故聚敛之人不得行;不侵大国之地,不秏小国之民,故诸侯皆欲其尊;不劫人以甲兵,不威人以众彊,故天下皆欲其彊;德行教训加于诸侯,慈爱利泽加于百姓,故海内归之若流水。今衰世君人者,辟邪阿党,故谗谄群徒之卒繁;厚身养,薄视民,故聚敛之人行;侵大国之地,秏小国之民,故诸侯不欲其尊;劫人以兵甲,威人以众彊,故天下不欲其彊;灾害加于诸侯,劳苦施于百姓,故雠敌进伐,天下不救,贵戚离散,百姓不兴。” 公曰:“然则何若?” 对曰:“请卑辞重币,以说于诸侯,轻罪省功,以谢于百姓,其可乎?” 公曰:“诺。” 于是卑辞重币,而诸侯附,轻罪省功,而百姓亲,故小国入朝,燕鲁共贡。墨子闻之曰:“晏子知道,道在人为,而失为己。为人者重,自为者轻。景公自为,而小国不与,为人,而诸侯为役,则道在为人,而行在反己矣,故晏子知道矣。”
   
【译文】
    齐景公对外傲视诸侯,对内轻视百姓,喜好勇力,崇尚享乐而放纵自己的嗜好与欲望。诸侯不高兴,百姓不亲附。景公很担心,问晏子说:“古代的圣王,他们行事是怎样的?”晏子回答说:“他们的行为公正无邪,所以谗谀之人不能进入朝廷;不结党营私,不宠爱女色,所以结党之人不能容身于朝廷;自身节俭厚待百姓,所以贪婪敛财的人不能横行;不侵占大国的土地,不消耗小国的民力,所以诸侯都想以他为尊;不以武力劫掠他人,不以人多势众而威迫别人,所以天下的人都希望他强大;对诸侯施以德义之训,对百姓施以慈爱好处,所以众人像流水一样归附他。现在衰败之世的国君,行为邪僻,结党营私,所以谗谄党聚之人云集;厚待自身供养,轻视百姓疾苦,所以贪婪敛财的人能横行;侵占大国的土地,消耗小国的民力,所以诸侯不想让他尊贵;以武力劫掠他人,以人多势众威迫他人,所以天下人不想让他强大;将灾害施加给诸侯,将劳苦施加给百姓,所以敌国进攻时,天下人不来相救,亲族离弃,百姓也不来亲附。”景公说:“那该怎么办?”回答说:“请您言辞卑微,礼物厚重,来取悦于诸侯。减轻刑罚,减少劳役,来向百姓认错。能做到吗?”景公说:“可以。”因此,言辞卑微而礼物贵重,诸侯都来归附;减轻刑罚,减少劳役,百姓都来亲附。所以小国来朝觐,燕国、鲁国一同来进贡。墨子听说了这件事,说:“晏子明白治国之道啊。治国之道在于为他人谋利,而失于为自己着想。为他人者受尊重,为自己者被轻视。景公为自己着想,小国不来亲附;为他人谋利,诸侯都任他役使。那么治国之道在于为他人谋利,行动上在于忘却一己私利呀。所以说,晏子懂得治国之道。”

【繁体原文】
景公外傲諸侯,內輕百姓,好勇力,崇樂以從嗜欲,諸侯不說,百姓不親。公患之,問于晏子曰:「古之聖王,其行若何?」晏子對曰:「其行公正而無邪,故讒人不得入;不阿黨,不私色,故群徒之卒不得容;薄身厚民,故聚斂之人不得行〔二〕;不侵大國之地,不秏小國之民〔三〕,故諸侯皆欲其尊;不劫人以甲兵〔四〕,不威人以眾彊〔五〕,故天下皆欲其彊;德行教訓加于諸侯,慈愛利澤加于百姓〔六〕,故海內歸之若流水〔七〕。今衰世君人者,辟邪阿黨,故讒諂群徒之卒繁〔八〕;厚身養,薄視民,故聚斂之人行;侵大國之地,秏小國之民,故諸侯不欲其尊;劫人以兵甲,威人以眾彊,故天下不欲其彊〔九〕;災害加于諸侯,勞苦施于百姓,故讎敵進伐,天下不救,貴戚離散,百姓不興〔一十〕。」公曰:「然則何若?」敓曰〔一一〕:「請卑辭重幣,以說于諸侯,輕罪省功,以謝于百姓,其可乎?」公曰:「諾。」于是卑辭重幣,而諸侯附,輕罪省功,而百姓親,故小國入朝,燕魯共貢。墨子聞之曰:「晏子知道,道在人為,而失為己〔一二〕。為人者重,自為者輕。景公自為,而小國不與,為人,而諸侯為役〔一三〕,則道在為人,而行在反己矣〔一四〕,故晏子知道矣 。」

【繁体注释】
  〔一〕 則虞案:「其行」目錄作「之行」,當據改。楊本無此章。

  〔二〕 劉師培校補云:「冊府元龜二百四十二『民』作『人』,『人』作『術』。」

  〔三〕 孫星衍云:「『秏』今本作『耗』,非。」

  〔四〕 黃以周云:「元刻作『兵甲』,下云:『劫人以兵甲。』元刻是。」

  〔五〕 劉師培校補云:「『眾彊』當從元龜作『眾疆』,即廣土也。與『兵甲』對文,一言兵力,一言土地,若如今本,則與下句『彊』字複。」

  〔六〕 劉師培校補云:「案下以『施百姓』與『加諸侯』對文,此『加』字亦疑當作『施』。」

  〔七〕 劉師培校補云:「元龜無『水』字。」

  〔八〕 劉師培校補云:「元龜『徒』作『從』,上亦作『徒』。」

  〔九〕 劉師培校補云:「案上『彊』字亦當從元龜作『疆』,下『彊』字黃本作『強』。」

  〔一十〕王念孫云:「案『興』字于義無取,當是『與』字之誤,『百姓不與』,即上文之『百姓不親』也。繫辭傳曰:『民不與。』」◎劉師培校補云:「元龜『興』作『與』,黃本同,與盧校王校合。」◎則虞案:元本、活字本、楊本、凌本皆作「興」,指海本從王校作「與」。

  〔一一〕洪頤烜云:「第十九晏子敓曰:『有難不死,出亡不送。』第二十八晏子敓曰:『臣雖不知,必務報君以德。』說文:『敓,彊取也。周書曰「敓攘矯虔」。從「攴」、「兌」聲。』此假借作『對』字,是古字之廑存者。」◎蘇輿云:「『敓』同『奪』,假字,言若何而奪此患也。」◎則虞案:洪說是也,當據改。

  〔一二〕孫星衍云:「為人則得,為己則失也。」◎蘇輿云:「音義『失』下有『在』字。」◎黃以周云:「元刻本同音義,『道在為人,而失在為己』與下『道在為人,而得在反己』文同。」◎劉師培校補云:「元龜『失』作『適』,當據訂。黃本上方校語云:『「失」疑「不」字。』」

  〔一三〕王念孫云:「『在』字乃上文之脫字,誤入此文內。孫氏音義已及之(蘇輿云:『今本音義無此說』)。『小國不為與』,『為』字涉上下諸『為』字而衍。『小國不與』與『諸侯為役』對文,則『與』上不當有『為』字,『百姓不與』『小國不與』,兩『與』字正同義。」◎黃以周曰:「『小國不為與』,謂不為之坿也。」◎劉師培校補云:「元龜作『景公自為,而小國不與,晏子為人,諸侯為役』,當據訂。」今從王說刪「為」字、「在」字。

  〔一四〕黃以周云:「『行』蓋『得』之剝文。上文云『而失在為己』,與此相反,為己則失,反己則得也。」◎則虞案:黃說恐非。「行在反己」語不明,「反」疑「失」字之訛,「為人」、「失己」,皆回照上文而來,不當在此突提「反己」之言。
本文标签:景公问圣王其行若何晏子对以衰世而讽
相关阅读

 本文标题: 景公问圣王其行若何晏子对以衰世而讽第五
 本文链接: http://www.shuzhai.org/gushi/yanzi/18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