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问(4)

作者 : 孙膑    网址 : www.shuzhai.org 时间 : 2013-10-23 整理 : 古诗文网

好在不久他的儿子袁熙、袁谭和外甥高于带来幽州、青州和并州兵共计16 万,援助冀州。袁绍重整四州兵力,尚有二三十万人马。袁绍进兵仓亭,与曹操再决雌雄。双方接战,袁绍的三儿子射死曹军将领吏涣,两军一场混战,各有损失,各自鸣金收兵。回寨之后,程昱献了一条“十面埋伏”的计策,曹操照计部署兵力。他把军兵分为左右各五队,左面:一队夏侯惇,二队张辽,三队李典,四队乐进,五队夏侯渊;右面:一队曹洪,二队张,三队徐晃,四队于禁,五队高览。中军许褚为先锋。第二天,10 队人马先出发,分左右埋伏好。到半夜时分,曹操命许褚假装劫袁军营寨。袁绍五寨人马一齐起来,许褚领军便退。袁绍领兵赶来,喊声不绝,到了天亮,赶到河上。曹军已没有退路,曹操便大声对众将士说:“前面已没有退路,诸军还不拼死作战吗?”众军转过身来,奋力向前。许褚飞马上前,力斩数十名袁军将领。袁军顿时大乱,袁绍急忙退兵,曹军在后面紧紧追赶。袁军正退,一声鼓响,左边夏侯渊,右边高览,两军冲出。袁绍集中三子一甥,拼死冲开一条血路,奔逃而去。刚走不到10 里,左边乐进,右边于禁杀出,只杀得袁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再走不到几里。左边李典,右边徐晃,又截杀一阵。袁家父子吓得丧魂失魄,好不容易奔入旧寨,命令做饭,刚准备进餐,左边张辽,右边张又来冲寨。袁绍慌忙上马,直奔仓亭。袁军人困马乏,又饥又渴,正想休息,曹操大军又随后赶来。袁绍只得再逃。正走之间,右边曹洪,左边夏侯惇挡住去路。袁绍大呼:“如不决一死战,我们必定被擒!”众人奋起余力冲锋,才算脱出重围。
袁熙和高干都负了箭伤,军马也快死光了。袁绍抱着三个儿子,痛哭一场,昏倒过去。众人急救,袁绍口吐鲜血不止,叹道:“我经历战斗数十场,没想到今天如此狼狈!这是老天爷要灭我啊!”袁绍只好命大儿子袁谭、二儿子袁熙和外甥高于各回本州,整顿人马,准备调用;自己带领三儿子袁尚等人退回冀州养病,命袁尚、审配和逢纪暂管军事。曹操在仓亭之战大胜袁绍,关键在于按程昱的建议,战术运用成功。他利用袁绍急于报仇雪耻的心理,诱敌计运用成功,很容易就把袁绍全军引入了伏击圈;他又用“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原理,激起曹军众将士拼死决战的勇气,并发挥许褚英勇善战的长处,一举压垮敌军,震慑敌兵,迫使敌军进入圈套。然后用十面埋伏,五次截杀,使得袁绍全军损失殆尽,再也无法重整军威,为彻底消灭袁绍奠定了基础。在五次截杀中,第四次截杀尤为神妙,利用敌军疲惫不堪,回寨休息而放松之机,再次给予打击,出其不意,不但迫使敌军不能吃饭、休整,而且使其失去营寨依托,无法防御。这“十面埋伏”从构思、部署到实施都很精彩,堪称战术运用的一个典范。以上“破釜沉舟”、“李世民安市破高丽”、“十面埋伏”都是综合运用战术成功的战例。当然,对项羽、李世民、曹操来说是成功,而对章邯、高延寿、袁绍来说则是失败。三个战例中涉及到的战术原理,使用方法,许多领兵将领都知道,但运用起来却大不一样,这大概就是杰出的军事家和莽撞的武夫的区别吧!杰出的军事家能纵观全局,知己知彼,扬长避短,不但善于调整和使用自己的军队,而且能调动敌军就范,乖乖地进入自己的圈套就歼。
而莽撞的武夫则只知己不知彼,注重一点不及其余,一厢情愿,所以军情发展总是出乎他们意外,而又不能临敌应变,结果只能以失败告终。章邯只知自己兵多将广,以为自己九路大军万无一失,就是没想到项羽“破釜沉舟”,带领敢死军兵那么猛烈地杀来,结果是诱敌不成,反而一败涂地。高延寿只知自己兵多,不知唐军将勇势强,轻易就上了诱敌计。袁绍只想着报仇雪耻,轻易出动全军,毫无其他防御措施,结果连连挨打,差点丢了老命。从这三个战例的正反对比,我们可以深刻地领悟到,孙膑述说的战术原理和运用方法,无疑都是正确的,但在实战中,却要按照当时的情况,灵活运用,绝不能生搬硬套,“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确为至理名言。

本文标签:十问,孙膑兵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