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客(3)

作者 : 古代医者    网址 : www.shuzhai.org 时间 : 2013-10-12 整理 : 古诗文网

黄帝问岐伯说:我希望了解持针的法则,进针的原理,缓用针和舍针的意趣,以及扦皮肤、开腠理究竟怎么处理?再有对经脉的曲折和出入之处,经气流注止,慢快,归宿,以及六腑输注于全身的情况,我还希望听你说明一下。另外在经脉的离合之处,阳经怎样别出走入阴经,阴经又怎样别出走入阳经?它们是通过哪条道路而沟通的?希望你能全面说说这些道理。岐伯说:针刺的道理已尽在你所提的问题中了。
黄帝说:请你全部讲给我听。岐伯说:手太阴经脉,出于手大拇指的尖端,向内曲折,沿内侧赤白肉际,抵达大拇指根节之后部的太渊穴处,形成动脉搏动的现象,然后屈折向外,上行至根节之下,又屈向内行,和诸阴络会合在鱼际部,由于几条阴脉都输注于此,其脉气流动滑利,伏行于壅骨之下,由此再向外曲折,浮出于寸口部循经上行,到达肘内侧的大筋之下,又向内弯曲上行,通过肘部的内侧进入腋下,向内屈行走入肺中。这就是手太阴肺经从胸至手的顺行径路。心主手厥阴经,出于手的中指尖端,屈而向内,沿中指内侧上行,留结于掌中,伏行在两骨之间,然后外屈出于两筋的中间、腕关节骨肉交界处,它的脉气流动滑利,在腕部上行二寸后,又屈而向外行于两筋之间,上抵肘内侧,进入到小筋之下,流注于两骨的会合处再向上行于胸中,向内归结于心脉。
黄帝说:为什么唯独手少阴经脉没有腧穴呢?岐伯说:手少阴,是内连心脏的经脉。心是五脏六腑的主宰,又是蕴藏精神的中枢,其器质坚固,外邪不能盘踞于内。如果盘踞,则心脏受伤神气散失,神气散失,生命活动就会终止。因此,凡是各种病邪侵犯心脏的,其邪气均留滞在心脏的外围心包络上。包络,是心主之脉,能够代心受邪,取其腧穴,可以针刺治疗心病。所以唯独手少阴心经是没有腧穴的。
黄帝说:手少阴心经没有腧穴,难道它不受病吗?岐伯说:在外的经脉有病,而心脏是没有病的,所以当心经有病时,可单独取用心经在掌后锐骨之端的穴位。其余经脉的曲折,运行的缓急,都与手太阴心主之脉的循行情况相似。所以当手少阴心经有病时,可取本经的腧穴神门,根据经气的虚实缓急,分别进行凋治。邪气盛的用泻法,正气虚的用补法,这样就会使邪气得以消除,真气得以坚固,这种治疗方法,是符合自然规律的。
黄帝说:持针纵舍是怎样的呢?岐伯说:首先必须明确十二经的本末,皮肤的寒热,脉象的盛衰、滑涩。如果脉象滑而盛,表明病情日渐严重。脉象虚而细,是长期勉强支撑的表现。脉大而涩的,患有痛痹症;表里俱伤,气血皆败,病难治,胸腹和四肢还在发热的,是病邪未除的缘故;热势已退,则为病邪已除。同时还要观察病人的皮肤,从而察知肌肉的坚实和脆薄,脉象的大小、滑涩,皮肤的寒温、燥湿。并观察显现于眼睛的五色,以分辨五脏的病变,来判断其或生或死;再看他的血络,察其反映于外部的色泽,以诊知寒热痛痹等症。
黄帝说:对于持针纵舍,我还没弄懂它的意蕴哪。岐伯说:操针的原则,必须要端正态度,安静心清。首先应当了解病情的虚实,然后再进行缓急补泄的手法,用左手把握骨骼的位置,右手循按经脉穴位,要防止肌肉过度紧张,以免突然收缩而裹针,用泄法时必须垂直下针,用补法出针时必须闭其针孔,同时又应当采用辅助行针的手法,以导引其气,使邪气不得浸淫,其气得以内守。黄帝说:扦皮肤,开腠理的刺法,是怎样进行操作的呢?岐伯说:根据分肉的部位,左手循别其肌肤,右手轻微缓慢地进针,针尖要与皮肤垂直,这样做神气就不会散乱,邪气得以祛除。
黄帝问:人身有八虚,可分别诊察哪些疾病呢?岐伯回答说:可诊察五脏病变。黄帝说:怎样诊察呢?岐伯说:如果肺与心有邪,则邪气居留在两肘;肝有邪,则邪气居留在两腋窝;脾有邪则气居留在两髀;肾有邪,则邪气居留在两腘。以上“八虚”,都是关节屈伸的枢纽,也是真气和血络通行的要处。邪气和恶血,不能令其盘踞或停留,如有停留,就会损伤筋脉骨节,使关节屈伸不利,以致发生拘挛的症状。
本文标签:邪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