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子张篇第十九(2)

作者 : 孔子的弟子    时间 : 2016-09-21 整理 : 古诗文网

【评析】
这一章提出了大节小节的问题。儒家向来认为,作为有君子人格的人,他应当顾全大局,而不在细微末节上斤斤计较。

【原文】
19•12 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1)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2)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3)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注释】
(1)抑:但是,不过。转折的意思。
(2)倦:诲人不倦。
(3)诬:欺骗。

【译文】
子游说:“子夏的学生,做些打扫和迎送客人的事情是可以的,但这些不过是末节小事,根本的东西却没有学到,这怎么行呢?”子夏听了,说:“唉,子游错了。君子之道先传授哪一条,后传授哪一条,这就像草和木一样,都是分类区别的。君子之道怎么可以随意歪曲,欺骗学生呢?能按次序有始有终地教授学生们,恐怕只有圣人吧!”

【评析】
孔子的两个学生子游和子夏,在如何教授学生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而且争得比较激烈,不过,这其中并没有根本的不同,只是教育方法各有自己的路子。

【原文】
19•13 子夏曰:“仕而优(1)则学,学而优则仕。”

【注释】
(1)优:有余力。

【译文】
子夏说:“做官还有余力的人,就可以去学习,学习有余力的人,就可以去做官。”

【评析】
子夏的这段话集中概括了孔子的教育方针和办学目的。做官之余,还有精力和时间,那他就可以去学习礼乐等治国安邦的知识;学习之余,还有精力和时间,他就可以去做官从政。同时,本章又一次谈到“学”与“仕”的关系问题。

【原文】
19•14 子游曰:“丧致(1)乎哀而止。”

【注释】
(1)致:极致、竭尽。

【译文】
子游说:“丧事做到尽哀也就可以了。”

【原文】
19•15 子游曰:“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

【译文】
子游说:“我的朋友子张可以说是难得的了,然而还没有做到仁。”

【原文】
19•16 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

【译文】
曾子说:“子张外表堂堂,难于和他一起做到仁的。”

【原文】
19•17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

【译文】
曾子说:“我听老师说过,人不可能自动地充分发挥感情,(如果有,)一定是在父母死亡的时候。”

【原文】
19•18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1)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来源栏目: http://www.shuzhai.org/gushi/lunyu/
本文链接: http://www.shuzhai.org/gushi/lunyu/1010.html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
本文标签:论语,子张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