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略(9)

作者 :或姜太公    时间 : 2013-11-23 整理 : 古诗文网

1. 关于战略思想
在介绍《黄石公三略》的战略思想以前,需要说明的是,古代的所谓韬略、谋略,乃至魏晋时期出现的“战略”(《三国志注》有司马彪著《战略》),与现代意义上的战略既相一致,又有所区别,不可用现代战略的定义去硬套古代战略思想的内容,或把古代战略解释成现代意义上的战略。
《黄石公三略》的书名已经告诉我们,它是一部专讲韬略即战略的兵书。从“上略”到“下略”都是从战略的高度论述问题,也都始终贯穿着它的战略思想。在西汉以前,像它这样从书名到内容紧紧围绕战略问题展开的兵法专著还不曾出现。《孙子兵法》虽然是举世公认的战略学著作,汉代任宏也把它分到了兵权谋(战略)类里,但正像吴如嵩同志说的:“《孙子兵法》,同时包括《孙膑兵法》都具有兵形势家的特色。”
都不是纯讲战略问题的专著。因此,可以说,《黄石公三略》是古代第一部专讲战略的专著。
《黄石公三略》主要讲的是政治战略,也涉及到军事战略;既有对前人的继承,也有新的发展。下面从政治战略和军事战略两方面,着重谈谈它的新成就。
先谈谈政治战略。《黄石公三略》政治战略的核心是收揽人心。它的政治战略有着丰富的内容,我们将在《上略》浅说时详细介绍,这里只着重谈谈在重视“民心”方面对前人的发展。
《黄石公三略》开宗明义指出:“夫主将之法,务揽英雄之心,赏禄有功,通志于众。”一开始就把“人心”、“民心”提了出来。对于民心的重要,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作用,《黄石公三略》之前的《孙子》、《吴子》等就都有所认识。《孙子》的“道”,《吴子》的“教百姓而亲万民”,都是讲的人民群众和统治者保持一致,是进行战争的首要条件。《黄石公三略》继承了这一思想,但又有新的发展。它的“通志于众”,大体上相当于《孙子》的“令民与上同意”。然而,一个“令”字,一个“通”字,却反映了对待人民群众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孙子是居高临下强令民众服从国君的意愿,而《黄石公三略》是要求国君使自己的意愿与民众的意愿相贯通,和《孙子》相比,有了明显的进步。尤其是它提出了一些不同凡响的、至今仍闪耀着民主性光辉的观点。如在讲到国家、贤士和民众的关系时,指出:“夫为国之道,侍贤与民。信贤如腹心,使民如四肢,则策无遗。”“英雄者,国之干;庶民者,国之本。”意思是治理国家的道理,在于依靠贤士和民众。像信任自己的心腹一样信任贤士,像使唤自己的手足一样管理民众,政令就不会失误。才能出众的英雄人物是国家的骨干,民众则是国家的根本。在讲到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时,它明确指出:“夫统军持势者,将也,制胜破敌者,众也。”“以弱胜强者,民也。”“谋及负薪,功乃可述。”这就是说,统率军队掌握作战形势,虽然靠将帅,但真正纵横冲杀,直接消灭敌人的是大众。以弱胜强的原因是得到了民众的拥护和支持。遇事能征求到劳动群众的意见,功业就可成就。这种重视民众在战争中的作用的观点,同它以前的孙、吴等兵家的思想相比,是一个明显的进步。
正因为《黄石公三略》看到了民心的重要和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巨大作用,所以非常注重收揽民心、重视民事,指出:“兴师之国,务先隆恩。攻取之国,务先养民。”强调富国先富民,“四民用虚,国乃无储。四民用足,国乃安乐。”主张不要违误农时,要减轻赋税徭役等。这样,一方面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另一方面人民发展生产,能更多地给国家提供粮食,加强国防力量。
《黄石公三略》重民心的思想反映在军队,就是重视收揽士卒之心。它特别强调将帅要与士卒同甘苦共安危,以获得士卒的信任和拥护。认为只有使全军将士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才能够打胜仗。它指出:“故良将之养士,不易于身,故能使三军如一心,则其胜可全。”意思是优良的将帅像对待自己一样教养士众,这样就能使全军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在战争中取得全胜。它还提出了“士众欲一”的思想,就是要使士卒的思想统一,使他们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土众欲一,则军心结。”这使《孙子》的“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若驱群羊”(《孙子九地篇》)的愚兵思想不能不相形见绌。再谈谈军事战略。《黄石公三略》关于军事战略的论述虽然很少,但却非常重要。它提出了控制战略要地的作战思想。所谓战略要地是指那些对于战争全局具有决定意义的地区或地形地物。《黄石公三略》以前的兵书,对于险要地形条件下的作战都有所论及。对于险要地形,《孙子》主张尽量避免交战,即所谓“记地则行,围地则谋。”(《孙子九地篇》),《吴子》提出要积极利用险要地形作战,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要“避之于易,邀之于厄”(《吴子应变》)。《六韬》对《吴子》的思想又有所发展,提出:“依山林险阻,水泉林木,而为之固;谨守关梁,又知城邑丘墓地形之利。”(《六韬虎韬》)。但是,由于他们所处时代的局限,都没能从战略的高度提出对险要地形的占领和控制。《黄石公三略》所处的时代已不同于以往,战争的规模和范围都显著增大,动辄数千万人,征战数千里,先秦时的那种“围而歼之”的战机明显减少,地理位置的作用明显增大。夺取或失去一重镇要塞,往往可以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败。《黄石公三略》总结了楚汉战争以来的夺取和控制战略要地的实战经验,明确提出:“获固守之,获厄塞之,获难屯之。”意思是获得坚固的地方要固守,险隘关卡要封锁,在冲要地区要屯驻重兵防守。这里,《黄石公三略》不仅把战略要地概括为“固”、“厄”、”难”三种类型,而且分别提出了“守”、“塞”、“屯”三种处置方法。这在战略思想上与前人相比,应该说是一个重大进步。这种控制战略要地的作战原则,就是在今天热核时代,也不能说没有现实意义。
  • 【上一篇:中略
  • 【下一篇:没有了 】

本文标签:下略,六韬
相关阅读

 本文标题: 下略(9)
 本文链接: http://www.shuzhai.org/gushi/liutao/11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