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传(上)

网址 : www.shuzhai.org 时间 : :2013-10-06 整理 : 古诗文网
【说明】本传上、下两篇叙述匈奴族发生发展的历史,以及汉族与匈奴族长期的历史关系,尤详于汉代的汉匈关系史。匈奴族,是中国古代北方草原地区的一个历史悠久的游牧民族,她对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文化与中原黄河文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自先秦至秦汉,她的强弱攻守,往往直接影响到中原政权的兴衰消长;她与汉朝的关系,是影响整个时代的民族关系问题。因此,当时汉朝有为的君主,如高帝、武帝、宣帝;著名的贤才,如娄敬、贾谊、晁错;英武的将领,如李广、卫青、霍去病;还有仗节的使臣如苏武,等等,莫不注视与考虑,出谋与策划,抵抗或征伐,为国为民尽心竭力。因此,司马迂、班固都予以十分重视,《史记》《汉书》不仅专设《匈奴传》,还往往于其它篇章连带叙述之;不仅写得具体生动,而且抒情寓意。司马迁生当武帝之世,耳闻目睹匈奴侵扰滋事,汉朝谋臣七嘴八舌,武将用兵抗击,武帝兴功付出了重大代价,民众出力出钱已不堪负荷,思绪万千,详记汉匈关系史,对汉匈战争的胜负成败,夹杂酸、甜、苦、辣的滋味,内心深处实以“和亲”为贵。班固生于东汉,亲兄弟直接参与民族事务,深明汉匈关系问题的利害,故除了摘取《史记》的成果外,又详记了武帝以后的汉匈关系史,并论析汉朝对策之当否,既不简单地肯定“和亲”,也不激动地侈言征伐,而主张观察整个形势,审度双方强弱,适时应付,“来则惩而御之,去则备而守之;其慕义而贡献,则接之以礼让”。这可谓当时力所能及的历史经验的总结。《  汉书》传论汉朝策略,实是一篇重要的大议论文章。
  匈奴(1),其先夏后氏之苗裔,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允、薰粥(2),居于北边,随草畜牧转移。其畜之所多则马、牛、羊,其奇畜则橐佗(骆驼)、驴、骡、、騊駼、驒奚(骡)(3)。逐水草迁徙,无城郭常居耕田之业,然亦各有分(份)地。无文书,以言语为约束。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肉食。士力能弯弓,尽为甲骑。其俗,宽则随畜田猎禽兽为生业,急则人习战攻以侵伐(4),其天性也。其长兵则弓矢(5),短兵则刀铤(6)。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苟利所在,不知礼义。自君王以下咸食畜肉,衣其皮革,被旃(毡)裘。壮者食肥美,老者饮食其余。贵壮健,贱老弱。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其俗有名不讳而无字。
  (1)匈奴:中国古族名。亦称胡。战国秦汉时活动于北方地区。东汉时一部分西迁。(2)唐虞以上有山戎……句:殷商以后,史籍中多见山戎、猃允、荤粥(yù)等名;“唐虞以上”之论,尚未得到证实。山戎、猃允、荤粥等是否都是和匈奴一个族源,尚不清楚。(3)(juétí):良马。騊駼(táotú):如马之兽。驒騱(diānxī):野马名。(4)人习:谓人人皆习。(5)长兵:长武器。下文的“短兵”,即短武器。(6)挺:铁把短矛。
  夏道衰,而公刘失其稷官(1),变于西戎(2),邑于豳(3)。其后三百有余岁,戎狄攻太王亶父(4),亶父亡走于岐下(5),豳人悉从亶父而邑焉,作周(6)。其后百有余岁,周西伯昌伐畎夷(7)。后十有余年,武王伐纣而营雒邑(8),复居于丰镐(9),放逐戎夷径、洛之北(10),以时入贡,名曰荒服(11)。其后二百有(又)余年(12),周道衰,而周穆王伐畎 戎(13),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自是之后,荒服不至。于是作《吕刑》之辟(14)。至穆王之孙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中国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猃允之故,”“岂不日戒,猃允孔棘(15)。”至懿王曾孙宣王,兴师命将以征伐之,诗人美大其功,曰:“薄伐猃犹,至于太原(16);”“出车彭彭”,“城彼朔方(17)。”是时四夷宾服,称为中兴。
  (1)公刘:古代周部族的祖先,相传为后稷的曾孙。稷官:掌农业的官。(2)变于西戎:谓从西戎之俗。西戎:中国古代西北戎族的总称。(3)豳(bīn):也作“邠”,古地名,在今陕西郴县东。(4)亶父(dǎnfǔ):即古公亶公,周文王的祖父。(5)岐:岐山,在今陕西歧山县北。(6)作周:在岐山南的周平原上定居下来,建立国家规模。(7)周西伯昌:即周文王。畎夷:即大戎(猃允)。(8)洛邑:在今河南洛阳市。按:洛邑不是武王时所营,而是成王时周公所筑的东都。(9)丰、镐(hào):周之旧都,称为宗周。都在今陕西西安市西。(10)泾、洛:二水名。都是渭水的支流。在今陕西省境。(11)荒服:相传古有五服。凡京畿之外的地区皆名“服”。荒服乃指离京畿最远,因其故俗而治的地区。(12)二百有余年:沈钦韩曰:《竹书纪年》穆三十二年代大戎。从成王数至此年,才九十四年。按:自武王放逐戎夷至穆王伐畎戎,大约相距百余年,“二”字疑衍。(13)周穆王:成王之孙,康王之子。(14)《吕刑》:《尚书》篇名。辟:法也。(15)“靡室靡家”等诗句:见《诗经·小雅·采薇》靡:无也。靡室靡家:谓抛开了家庭。戒:警惕。孔:甚也。棘:荆棘,此谓棘手。(16)“薄伐猃狁”二句:见《诗经·小雅·六月》。薄:借为搏,击也。太原:地区名,在今甘肃东部镇原一带。(17)“出车彭彭”二句:见《诗经·小雅·出车》。彭彭:马强壮貌。朔方:北方。
  至于幽王(1),用宠姬褒姒之故,与申侯有隙。申侯怒而与畎戎共攻杀幽王于丽(骊)山之下(2),遂取周之地卤获(3),而居于泾渭之间,侵暴中国(4)。秦襄公救周,于是周平王去丰镐而东徙于雒邑(5)。当时秦襄公伐戎至岐(6),始列为诸侯。后六十有五年,而山戎越燕而伐齐(7),齐董公与战于齐郊(8)。后四十四年,而山戎伐燕。燕告急齐(9),齐桓公北伐山戎(10),山戎走。后二十余年,而戎翟至雒邑,伐周襄王(11),襄王出奔于郑之汜邑(12)。初,襄王欲伐郑,故取翟女为后,与翟共伐郑。已而黜翟后,翟后怨,而襄王继母曰惠后,有子带(13),欲立之,于是惠后与翟后、子带为内应,开戎翟,戎翟以故得入,破逐襄王,而立子带为王。于是戎翟或居于陆浑(14),东至于卫(15),侵盗尤甚。周襄王既居外四年,乃使使告急于晋(16)。晋文公初立(17),欲修霸业,乃兴师伐戎翟,诛子带,迎纳襄王于洛邑。
  (1)幽王:周宣王之子。自前781年至前771年在位。(2)骊山:在今陕西临潼东南。(3)卤获:此是误文(王先谦说)。《史记》作“焦获”,焦获,泾水下游之焦获泽。“地”字疑衍。(4)中国:此指中原。(5)平王:幽王之子。自前770年至前720年在位。(6)当时:疑作“当是时”。《史记》作“当是之时”。(7)燕、齐:皆诸侯国。(8)齐郊:齐国之郊。(9)齐:此字上脱“于”字。《史记》有“于”。(10)齐桓公:春秋时齐国君,五霸之一。自前685年至前643年在位。(11)襄王:惠王之子。自前651年至前619年在位。(12)郑:诸侯国。在今河南新郑一带。汜邑:又名襄城,今河南襄城。(13)有:其下脱“子”字。《史记》有“子”。子带:人名。(14)陆浑:指陆浑之戎,活动于今陕西宝鸡东南。(15)卫:诸侯国。在今河南省北部。(16)晋:诸侯国。在今山西省中部。(17)晋文公:春秋时晋国君,五霸之一。自前637年至前629年在位。

喜欢此文的还喜欢。。

本文标签:匈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