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志(上)(8)

网址 : www.shuzhai.org 时间 : :2013-10-03 整理 : 古诗文网

  (1)弘农:义取宏大农桑为名。辖境在今陕西、河南两省之间,约当今黄河以南,宜阳以西的洛、伊、丹三水流域。郡治弘农。(2)故属京兆尹,武帝元鼎三年冬徙函爷关于新安,以故关为弘农县,设郡约在此时。(3)右队:《王莽传》,以弘农、河东、荥阳、河内、颍川、南阳为六队。(4)有铁官:吴卓信曰:《寰宇通志》河南府巩、宜阳、登封、新安、嵩五县出铁。(5)弘农:故城在今河南灵宝县北。武帝元鼎三年冬徙函谷关于新安,以故关为弘农县。陈直曰:“弘农有弘农宫,《志》文未注。”(6)衙:“衡”之误。衙山领:当作“衡岭”(段玉裁说)。在今灵宝县南。(7)卢氏:故城即今河南卢氏县。(8)“出”上当有“所”字(王念孙说)。(9)过郡:王先谦曰,“《志》叙水道,无‘过郡一’者,本郡则不可言过也。‘一’是‘二’之缺讹。郡二:弘农、河南。(10)育水:即均水。(11)顺阳:故城在今湖北均县。(12)鲁阳:故城在今河南鲁山县。(13)(洱水)入沔:洱水的源流不明。(14)皆过郡二:过弘农、南阳。《志》未叙洛水过卢氏县。(15)陕:故城在今河南陕县。黄河南岸。(16)大阳:故城在今山西平陆西,黄河北岸。(17)荥阳:故城在今河南荥阳县东北。(18)雍州:“州”字衍(王念孙说)。雍,县名。故城在今陕西凤翔南。(19)宜阳:故城在今河南宜阳西五十里。洛水过此县。战国时韩地。(20)在邑池有铁官也:齐召南曰:此七字乃郡户口下自注,误衍于此。王先谦曰:“在”疑“有”之误,宜阳也有黾池。(21)黾池:故城在今河南渑池县西。(22)复黾池中乡民:王先谦曰:“案《志》云‘复黾池中乡民’,则中乡原属黾池可知,而黾池旧为县更可知。宜阳下引《洛水注》云,‘蠡城西山上原高二十五丈,故邑池县治’,此旧治也。中乡城,景帝时改治也。”(23)榖阳谷:在今邑池县西。(24)榖城:故城在洛阳西北。(25)丹水:故城在今河南浙川县西南。(26)水:丹水。上洛:故城在今陕西商县。冢岭山:在今陕西商县西北、古代峣关以北。(27)钧:钩水。即均水。(28)密阳乡:在古丹水县东南。(29)新安:故城在今河南渑他县东搭泥镇。 (30)商:故城在今陕西商县东南八十五里。(31)析:故城在今河南西峡县。(32)黄谷:在今河南西峡县东南。(33)析谷:在今河南西峡县东北。(34)陆浑:故城在今河南嵩县东北。(35)迁陆浑戎:事见《左传》僖公二十二年。(36)关:陆浑关。在今河南宜阳县东南。(37)上洛:故城在今陕西商县。(38)巩:县名。故城在今河南巩县西南。(39)过郡二:指弘农、河南。(40)秦岭山:在今陕西商县西南、蓝田县南。(41)钖:县名。故城在今陕西白河县东南。(42)过郡三:“三”当为“二”。指弘农、汉中二郡。
  河东郡(1),秦置(2)。莽曰兆阳(3)。有根仓、湿仓。户二十三万六千八百九十六,口九十六万二千九百一十二。县二十四(4):安邑(5),巫咸山在南(6),盐池在西南(7),魏绛自魏徙此,至惠王徙大梁。有铁官、盐官。莽曰河东。大阳(8),吴山在西(9),上有吴城,周武王封太伯后于此,是为虞公,为晋所灭。有天子庙。莽曰勤田。猗氏(10),解(11),蒲反(12),有尧山、首山祠(13)。蕾 首山在南(14)。故曰蒲,秦更名。莽曰蒲城。河北(15),《诗》魏国,晋献公灭之,以封大夫毕万,曾孙绛徙安邑也。左邑(16),莽曰兆亭。汾阴(17),介山在南(18)。闻喜(19),故曲沃。晋武公自晋阳徙此(20)。武帝元鼎六年行过,更名(21)。濩泽(22),《禹贡》析城山在西南(23),端氏(24),临汾(25),垣(26),《禹贡》王屋山在东北(27),沇水所出,东南至武德入河(28),轶(溢)出荥阳北地中,又东至琅槐入海(29),过郡九(30),行千八百四十里。皮氏(31),耿乡(32),故耿国,晋献公灭之,以赐大夫赵夙。后十世献侯徙中牟。有铁官。莽曰延平。长修(33),平阳(34),韩武子玄孙贞子居此。有铁官。莽曰香平。襄陵(35),有班氏乡亭(36)。莽曰干昌。彘(37),霍大山在东(38),冀州山,周厉王所奔(39)。莽曰黄城。杨(40),莽曰有年亭。北屈(41),《禹贡》壶口山在东南(42)。莽曰朕北(1)。蒲子(43),绎(44),晋武公自曲沃徙此。有铁官。狐(45),骐(46)。侯国。
  (1)河东郡:辖境在黄河以东,约当今山西省南部(今山西沁水以西,霍山以南地区)。郡治安邑。河东有都尉,见《薛宣传》,《志》未注都尉治。河东与河南、河内属司隶,为“三河”。(2)秦置:凡言“秦置”,因其名不改。秦昭襄王二十一年置。(3)兆阳:当作“兆队”。据《王莽传》河东乃六队之一。(4)县二十四:《尹翁归传》河东二十八县。今云二十四乃元始时县数。(5)安邑:故城在今山西夏县西北。有共厨宫。(6)巫咸山:在今山西夏县东南。(7)盐池:在今山西运城东南。(8)大阳:故城在今山西平陆西南。(9)吴山:在今平陆北。(10)猗氏:故城在今山西临倚县甫二十里。(11)解:故城在今山西临猗县西南。(12)蒲反:故城在今山西永济县西,黄河东岸。(13)尧山、首山:在今山西永济县西南。有首山宫、迎光宫(陈直说)。(14)雷首山:在今永济县西南。为中条山西端,临黄河。(15)河北:故城在今山西芮城县东北一里。(16)左邑:故城在今山西闻喜县。(17)汾阴:故城在今山西万荣县西南,黄河东岸。有汾阴宫。县侧有汾阴脽。(18)介山:在今山西万荣县南。(19)闻喜:故城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北。(20)武公:当作“成侯”(王念孙说)。(21)武帝元鼎六年更名:秦改为左邑。武帝于左邑之桐乡闻南越破,乃以桐乡为闻喜县。后汉并左邑于闻喜。(22)濩泽:故城在今阳城县西泽城村。(23)析城山:在今山西阳城县西南。(24)端氏:故城在今山西沁水县东北三十五里端氏聚。(25)临汾:故城在今山西新绛东北二十五里。汾水经县城东。(26)垣:故城在今山西垣曲县东南。(27)王屋山:在今垣曲县东、阳城县西南。(28)武德:故城在今河南武陟东南。(29)琅槐:故城在今山东东营市境。(30)过郡九:过河东、河内、河南、陈留、济阴、东郡、泰山、济南、齐郡、千乘等十郡。(31)皮氏:故城在今山西河津县,黄河东岸。(32)耿乡:在今利津县东南十二里。(33)长修:故城在今山西新蜂县西北长秋镇。(34)平阳:故城在今山西临汾西南。汾水过县城东。(35)襄陵:故城在今山西临汾东南十五里。因晋襄公之陵而得名。(36)班氏乡亭:“班”当作“讲”。在今临汾南约四十里。(37)彘:故城在今山西霍县。(38)霍大山:在今霍县东南。南接今洪洞县境。(39)周厉王所奔:相传周厉王陵在霍县东北二十五里。(40)杨:故城在今山西洪洞县东南十五里。(41)北屈:故城在今山西吉县北二十一里。(42)壶口山:在今山西吉县西南,黄河过此山。(43)蒲子:故城在今山西县。(44)绛:故城在今山西曲沃县东,今绛县西北。境内有绛山、绛水。(45)狐:故城在今山西永和县西南。(46)骐:故城在今山西乡宁县东南。
  太原郡(1),秦置(2)。有盐官,在晋阳。属并州、户十六万九千八百六十三,口六十八万四百八十八。有家马官(3)。县二十一(4):晋阳(5),故《诗》唐国(6),周成王灭唐,封弟叔虞。龙山在西北(7)。有盐官(8)。晋水所出,东入汾。葰人(9),界休(10),莽曰界美。榆次(11),涂水乡(12),晋大夫知徐吾邑。梗阳乡(13),魏戊邑。莽曰太原亭。中都(14),于离(15),莽曰于合。兹氏(16),莽曰兹同。狼孟(17),莽曰狼调。邬(18),九泽在北(19),是为昭余祁,并州薮。晋大夫司马弥牟邑。盂(20),晋大夫孟丙邑(21)。平陶(22),莽曰多穰。汾阳(23),北山(24),汾水所出,西南至汾阴入河,过郡二(25),行千三百四十里,冀州浸。京陵(26),莽曰致城。阳曲(27),大陵(28),有铁官。莽曰大宁。原平(29),祁(30),晋大夫贾辛邑。莽曰示。上艾(31)。绵曼水(32),东至蒲吾,入虖池水。虑虒(33),阳邑(34),莽曰繁穰。广武(35)。句注、贾屋山在北(36)。都尉治。莽曰信桓。

喜欢此文的还喜欢。。

本文标签:地理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