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志(下之下)(2)

网址 : www.shuzhai.org 时间 : :2013-10-03 整理 : 古诗文网

  (1)(庄公)二十六年:前668年。(2)心: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七方七宿第五宿。(3)线:缕也。(4)戎侵曹:事在鲁庄公二十四年。戎:古族名。曹:春秋时小国名。(5)再蚀:再次日食。
  三十年“九月庚午朔,日有食之(1)”。董仲舒、刘向以为后鲁二君弑(2),夫人诛(3),两弟死(4),狄灭邢,徐取舒(5),晋杀世子(6),楚灭弦(7)。刘歆以为八月秦、周分。
  (1)(庄公)三十年:前664年。(2)鲁二君弑:谓鲁子般为围人所杀,闵公为卜所杀。(3)夫人诛:谓哀姜为齐人所杀。(4)两弟:指叔牙、庆父。(5)徐:春秋时国名。在今江苏泗洪县南。舒:春秋时小国名。在今安徽庐江县西南。鲁僖公三年,徐人取舒。(6)鲁僖公五年,晋侯杀太子申生。(7)楚灭弦:鲁僖公五年,楚国灭弦。弦:春秋时小国名。在今河南息县东南。
  僖公五年“九月戊申朔,日有食之(1)”。董仲舒、刘向以为先是齐桓行伯(霸),江、黄自至(2),南服强楚(3)。其后不内自正,而外执陈大夫,则陈、楚不附(4),郑伯逃盟(5),诸侯将不从桓政,故天见(现)戒。其后晋灭虢(6),楚围许(7),诸侯伐郑(8),晋弑二君(9),狄灭温(10),楚伐黄(11),桓不能救。刘歆以为七月秦、晋分。
  (1)僖公五年:前655年。(2)江、黄自至:事在鲁僖公二年。江、黄:春秋时二小国名。江国在今河南罗山县西北。黄国在今河南潢川县西北。(3)南服强楚:鲁僖公四年,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遂伐楚国,盟于邵陵。(4)陈、楚不附:邵陵盟后,齐以误军之罪而执陈辕涛徐,陈不服,楚亦不附。(5)郑伯逃盟:鲁僖公五年秋,齐侯与诸侯盟于首止,郑伯逃归不盟。(6)虢:春秋时邑名。在今河北任丘西北。晋灭虢,事在鲁僖公五年。(7)楚围许:事在鲁僖公六年。许:春秋时小国名。在今河南省中部。(8)诸侯伐郑:事在鲁僖公六年。郑国:在今河南新郑。(9)晋弑二君:谓里克弑奚齐及卓子。(10)狄灭温:事在鲁僖公十年。湿:周邑。在今河南温县西。(11)楚伐黄:事在鲁僖公十一年。
  十二年“三月庚午,日有食之(1)”。董仲舒、刘向以为是时楚灭黄(2),狄侵卫、郑(3),莒灭杞(4)。刘歆以为三月齐、卫分。
  (1)(僖公)十二年:前648年。三月庚午:此年建丑,日食在四月庚午朔(当纪元前648年4月6日),《春秋》误“四”为“三”。(杨伯峻引王韬说)(2)楚灭黄:事在鲁僖公十二年夏。(3)狄侵卫、郑:鲁僖公十三年狄侵卫,十四年狄侵郑。(4)莒、杞:春秋时二小国名。莒,在今山东莒县。杞,在今山东潍坊市东南。
  十五年“五月,日有食之(1)”。刘向以为象晋文公将行伯(霸)道,后遂伐卫,执曹伯,败楚城濮(2),再会诸侯(3),召天王而朝之(4),此其效也。日食者臣之恶也,夜食者掩其罪也,以为上亡(无)明王,桓、文能行伯(霸)道,攘夷狄,安中国,虽不正犹可,盖《春秋》实与而文不与之义也(5)。董仲舒以为后秦获晋侯(6),齐灭项(7),楚败徐于娄林(8)。刘歆以为二月朔齐、越分。
  (1)(僖公)十五年:前645年。(2)伐卫,执曹伯,败楚城濮:此上三事,并在鲁僖公二十八年。城濮:邑名。在今山东鄄城西南。(3)再会诸侯:鲁僖公二十八年五月盟于践土,是冬会于温。(4)召天王而朝之:晋侯不朝周王,而召周王使来。《春秋》谓“天王狩于河阳。”(5)与:心许;赞许。(6)秦获晋侯:鲁僖公十五年十一月,秦、晋战于韩,秦获晋侯(夷吾)以归。(7)齐灭项国:事在《公羊传》僖公十七年。项:春秋时小国名。在今河南沈丘县。(8)楚败徐于娄林:事在鲁僖公十五年冬。徐:春秋时小国名。娄林:邑名。在今安徽泗县东北。
  文公元年“二月癸亥,日有食之(1)”。董仲舒、刘向以为先是大夫始执国政(2),公子遂如京师(3),后楚世子商臣杀父,齐公子商人弑君,皆自立,宋子哀出奔(4),晋灭江(5),楚灭六(6),大夫公孙敖、叔彭生并专会盟(7)。刘歆以为正月朔燕、越分。
  (1)文公元年:前626年。(2)大夫始执国政:谓东门襄仲。(3)公子遂如京师:事在鲁僖公三十年,往报宰周公之聘。京师:指王城(今河南洛阳市)。(4)宋子哀:宋卿高哀。高哀由宋奔鲁,事在鲁文公十四年。(5)晋灭江:《春秋》文公四年“秋,楚人灭江”,言楚,而不是晋。江:春秋时小国名。在今河南罗山县西北。(6)楚灭六:事在鲁文公五年。六:春秋时小国名。在今安徽六安县东北。(7)公孙敖:孟穆伯。其于鲁文公七年为莒莅盟。叔彭生:叔仲惠伯。其于鲁文公十一年会郤缺于承匡。
  十五年“六月辛丑朔,日有食之(1)”。董仲舒、刘向以为后宋、齐、莒、晋、郑八年之间五君杀死(2),楚灭舒蓼(3)。刘歆以为四月二日鲁、卫分。
  (1)(文公)十五年:前612年。(2)宋、齐、莒、晋、郑八年之间五君杀死:鲁文公十六年宋弑其君杵臼,十八年夏齐人弑其君商人,是年冬莒弑其君庶其,鲁宣公二年晋赵盾弑其君夷皋,四年郑公子归生弑其君夷。(3)舒蓼:春秋时小国名。在今安徽舒城西南。沈钦韩曰:“舒蓼事在宣(鲁宣公)八年,胡可以十五年日食应之?不得已,当言灭庸耳(在十六年)。”
  宣公八年“七月甲子,日有食之,既(1)”。董仲舒、刘向以为先是楚商臣弑父而立,至于严王遂强(2)。诸夏大国唯有齐、晋,齐、晋新有篡弑之祸,内皆未安,故楚乘弱横行,八年之间六侵伐而一灭国(3);伐陆浑戎,观兵周室(4);后又入郑,郑伯肉袒谢罪(5);北败晋师于邲,流血色水(6);围宋九月,析骸而炊之(7)。刘歆以为十月二日楚、郑分。
  (1)宣公八年:前601年,七月甲子:七月晦日,(2)严王:楚庄王。(3)六侵伐:谓鲁宣公元年侵陈,三年侵郑,四年代郑,五年代郑,六年代郑,八年代陈。一灭国:谓鲁宣公八年灭舒蓼。(4)伐陆浑戎,观兵周室:鲁宣公三年,楚王伐陆浑之戎,遂至于洛,在周地观兵(阅兵)。陆浑戎。古戎族之一。处在今河南省嵩县以西。(5)郑伯肉袒谢罪:事在鲁宣公十二年。肉袒:脱去上衣,裸露肢体。以示谢罪。(6)败晋师于邲:事在鲁宣公十二年。邲:郑地。晋、楚邲之战,在今河南郑州市之西北。(7)围宋九月:事在鲁宣公十五年。析骸而炊:极言被围日久,粮草断绝之困境。
  十年,“四月丙辰,日有食之(1)”。董仲舒、刘向以为后陈夏徵舒弑其君(2),楚灭萧(3),晋灭二国(4),王札子杀召伯、毛伯(5)。刘歆以为二月鲁、卫分(6)。
  (1)(宣公)千年:前599年。丙辰:朔日。(2)夏徵舒弑其君:鲁宣公十年五月,夏徵舒弑陈灵公(平国)。(3)楚灭萧:事在鲁宣公十二年。萧:春秋时小国名。在今安徽省萧县西北。(4)晋灭二国:谓鲁宣公十五年灭赤狄潞氏,十六年灭赤狄甲氏。(5)王札子杀召怕、毛伯:事在鲁宣公十五年。(6)二月:“二日”之误。钱大昕曰:“‘月’当作‘日’,谓食在四月二日也。经书‘四月丙辰’,而不言朔,故知食二日。”王引之曰:“‘二月’当作‘二日’。……是月二日,日躔去东壁而入奎。东壁,卫也。奎,鲁也。故曰‘鲁卫分’。若作二月,则义不可通。”

喜欢此文的还喜欢。。

本文标签:五行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