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志(下之下)

网址 : www.shuzhai.org 时间 : :2013-10-03 整理 : 古诗文网
 隐公三年“二月己巳,日有食之(1)”。《榖梁传》曰,言日不言朔,食晦。《公羊传》曰,食二日。董仲舒、刘向以为其后戎执天子之使(2),郑获鲁隐(3),灭戴(4),卫、鲁、宋咸杀君(5)。《左氏》刘歆以为正月二日,燕、越之分野也。凡日所躔而有变(6),则分野之国失政者受之。人君能修政,共(恭)御厥罚,则灾消而福至;不能,则灾息而祸生(7)。故经书灾而不记其故,盖吉凶亡(无)常,随行而成祸福也。周衰,天子不班朔(8),鲁历不正,置闰不得其月,月大小不得其度。史记日食,或言朔而实非朔,或不言朔而实朔,或脱不书朔与日,皆官失之也。京房《易传》曰:“亡(无)师兹谓不御,厥异日食,其食也既(9),并食不一处。诛众失理,兹谓生叛,厥食既,光散。纵畔(叛)兹谓不明,厥食先大雨三日,雨除而寒,寒即食。专禄不封,兹谓不安,厥食既,先日出而黑,光反外烛(10)。君臣不通兹谓亡,厥蚀三既。同姓上侵,兹谓诬君,厥食四方有云,中央无云,其日大寒。公欲弱主位,兹渭不知,厥食中白青,四方赤,已食地震。诸侯相侵,兹谓不承,厥食三毁三复。君疾善(11),下谋上,兹谓乱,厥食既,先雨雹,杀走兽。弑君获位兹谓逆,厥食既,先风雨析木,日赤。内臣外乡(向)兹谓背(12),厥食食且雨,地中鸣。冢宰专政兹谓因(13),厥食先大风,食时日居云中,四方亡(无)云。伯(霸)正越职(14),兹谓分威,厥食日中分。诸侯争美于上兹谓泰,厥食日伤月,食半(15),天营(营)而鸣(16)。赋不得兹谓竭,厥食星随而下。受命之臣专征云试(17),厥食虽侵光犹明,若文王臣独诛纣矣(18)。小人顺受命者征其君云杀(19),厥食五色,至大寒陨霜,若纣臣顺武王而诛纣矣。诸侯更制兹谓叛(20),厥食三复三食,食已而风,地动。適(嫡)让庶兹谓生欲,厥食日失位,光莝莝(21),月形见(现)。酒亡(无)节兹谓荒,厥蚀乍青乍黑乍赤,明日大雨,发雾而寒。”凡食二十占,其形二十有四,改之辄除;不改三年,三年不改六年,六年不改九年。推隐三年之食,贯中央,上下竟而黑,臣弑从中成之形也。后卫州吁弑君而立(22)。
  (1)隐公三年:前720年。二月己巳:二月初一。日有食之:即日食。(2)戎:古族名。执:拘也。天子之使,指周大夫凡伯。鲁隐公七年,周王使凡伯聘于鲁,戎伐凡伯于楚丘以归。(3)郑:春秋时郑国。鲁隐:鲁隐公。郑获鲁隐公,事见《公羊传》隐公六年。(4)戴:春秋时小国。郑国灭戴,事见鲁隐公十年。(5)卫、鲁、宋咸杀君:鲁隐公四年,卫州吁杀其君完。鲁隐公十一年,鲁羽父使贼杀公于氏。鲁桓公二年春,宋督弑其君与夷。(6)躔(chán):日月星辰运行的度次。(7)息:繁殖。(8)班朔:即颁朔,周制,天子每年季冬把次年的历书颁布给诸侯,称颁告朔。也称颁朔、告朔。(9)既:尽;完。(10)光反外烛:光不在中反而照明在外。烛,明也。(11)疾,厌恶;憎恨。(12)背:违背。(13)冢宰:官名。周代冢宰。相当于后之丞相。(14)霸:霸主。正:长帅之称。(15)食半:食一半。(16)营:通“萓(yíng)”,惑乱。(17)试:尝试;试用。(18)若文王臣独诛纣:韦昭曰,“是时纣臣尚未欲诛纣,独文王之臣欲诛之。”(19)杀:亦读曰“弑”(师古说)。(20)更:改也。(21)晻晻(yǎnyǎn):日无光。(22)卫州吁弑君:鲁隐公四年,卫国州吁弑其君完。
  桓公三年“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1),既(2)”。董仲舒、刘向以为前事已大,后事将至者又大,则既。先是鲁、宋弑君,鲁又成宋乱,易许田,亡(无)事天子之心;楚僭称王。后郑岠王师(3),射桓王,又二君相篡(4)。刘歆以为六月,赵与晋分(5)。先是,晋曲沃伯再弑晋侯(6),是岁晋大乱(7),灭其宗国(8)。京房《易传》以为桓三年日食贯中央,上下竞而黄,臣弑而不卒之形也。后楚严称王(9),兼地千里。
  (1)桓公三年:前709年。(2)既:尽也。日全食。(3)岠(jù):通“距”,通“拒”。王师:指周王室军队。(4)二君相篡:谓郑厉公奔蔡而昭公人,高渠弥杀昭公而立子。(5)六月,赵与晋分:晋灼曰:“周之六月,今之四月,始去毕而入参。参,晋分也。毕,赵分也。日行去赵远,入晋分多,故曰与。”毕、参,皆星宿名。二十八宿,是我国古代一种桓星分群系统,用来作为量度日、月位置和运动的标志。古人又以天宿与地域对应,故有“赵与晋分”云云。(6)曲沃伯:本桓叔成师之封号,其后继袭之。鲁惠公三十年,晋大夫潘父杀昭侯而纳成师,不克,晋人立孝侯,鲁惠公四十五年,成师之子曲沃庄伯伐翼,杀孝侯。(7)是岁晋大乱:鲁桓公三年,庄伯之子曲沃武公伐翼,逐翼侯于汾蚡,夜获而杀之。(8)灭其宗国:鲁桓公八年,曲沃武公灭翼,遂并其国。(9)楚严称王:即楚庄公。
  十七年“十月朔,日有食之(1)”,《榖梁传》曰,言朔不言日,食二日也。刘向以为是时卫侯朔有罪出奔齐(2),天子更立卫君(3)。朔藉助五国,举兵伐之而自立,王命遂坏(4)。鲁夫人淫失(泆)于齐,卒杀威公。董仲舒以为言朔不言日,恶鲁桓且有夫人之祸,将不终日也。刘歆以为楚、郑分。
  (1)(桓公)十七年:前695年。(2)卫侯朔:卫惠公(名朔)。《春秋》桓公十六年“十有一月,卫侯朔出奔齐。”(3)卫君:指公子黔牟。(4)朔藉助五国三句:此是鲁庄公五、六年事。五国:指鲁、齐、宋、陈、蔡等国。
  严公十八年“三月,日有食之(1)”。《榖梁传》曰,不言日,不言朔,夜食(2)。史推合朔在夜,明旦日食而出,出而解(3),是为夜食。刘向以为夜食者,阴因日明之衰而夺其光,象周天子不明,齐桓将夺其威,专会诸侯而行伯(霸)道。其后遂九合诸侯(4),天子使世子会之(5),此其效也。《公羊传》曰食晦。董仲舒以为宿在东壁(6),鲁象也。后公子庆父、叔牙果通于夫人以劫公(7)。刘歆以为晦鲁、卫分。
  (1)庄公十八年:前676年。(2)夜食:日食于夜间。张晏曰:“日夜食,则无影。立六尺木不见其影,以此为候。”(3)日食而出,出而解:孟康曰:“夜食地中,出而止。”(4)九合诸侯:齐桓公九合诸侯是,兵车之会三,乘车之会六(见《史记·齐世家》)。(5)天子使世子会之:鲁僖公五年,齐、宋、陈、卫、郑、许、曹等国诸侯合周王太子于首止(在今河南睢县东南)。(6)东壁:即壁宿。二十八宿之一。北方七宿的末一宿,有星二颗。(7)公子庆父:春秋时鲁庄公弟共仲。庄公死后,庆父屡次作乱。
  二十五年“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1)”。董仲舒以为宿在毕(2),主边兵夷狄象也。后狄灭邢、卫(3)。刘歆以为五月二日鲁、赵分。
  (1)(庄公)二十五年:前669年。(2)毕:二十八宿之一。西方七宿的第五宿,有星八颗。(3)狄:古族名。邢:春秋时小国名。卫:春秋时国名。鲁闵公元年,狄伐邢,次年灭卫。后齐立邢、卫,迁邢于夷仪(在今山东聊城西南),迁卫于楚丘(在今山东曹县东)。
  二十六年“十二月癸亥朔,日有食之(1)”。董仲舒以为宿在心(2),心为明堂,文武之道废,中国不绝若线之象也(3)。刘向以为是戎侵曹(4),鲁夫人淫于庆父、叔牙,将以弑君,故比年再蚀以见(现)戒(5)。刘歆以为十月二日楚、郑分。

喜欢此文的还喜欢。。

本文标签:五行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