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战(2)

作者 :刘基    时间 : 2013-12-12    整理 : 古诗文网


【译文】
    大凡出兵深入敌境作战,如果敌人固守营垒而不同我决战,企图以此疲惫拖垮我军,对此我军应当转攻其国君所在之处,捣毁其后方老巢,阻截其退归之路,切断其粮草供应,迫使敌人不得不脱离营垒而出战,我乘机以精锐部队进击它,就可以打败敌人。诚如兵法所说:“我军要想与敌决战,敌人即使凭据深沟高垒,但也不得不脱离营垒而同我决战,这是由于我军攻击其必然回救之处的缘故。”
    三国魏景初二年,明帝曹叡把太尉司马懿从长安召回京师洛阳,命他率军前往辽东征讨公孙渊。魏明帝问道:“四千里远征作战,虽说要用奇谋取胜,但也要有足够的兵力,不应当过于计较军费开支的多少。据你推测,公孙渊将采取什么样的计谋对策?”司马懿回答说:“放弃城邑而预先逃走,这是上策;凭据辽水以抗拒我军,这是中策;坐守襄平而单纯防御,这是他成为俘虏的最下策。”明帝问:“这三种计策,公孙渊将会采用哪一种呢?”司马懿答道:“只有贤明智慧之人才能正确估量敌我力量的对比,并能预先对所用计策作出正确取舍,而这并不是公孙渊所能做到的。”明帝又问:“此次出征往返将用多少天?”司马懿回答说:“去时行军一百天,回来路上一百天,进攻作战一百天,用六十天进行休整。这样,一年时间足够了。”于是,司马懿率军向辽东进发。公孙渊派遣部将率领数万步骑兵进驻辽隧,构筑围墙堑壕二十余里,以此抵御司马懿进攻。魏军诸将都想立即发起进攻,但司马懿却说:“敌人构筑防御阵地,这是企图长期拖住和疲惫我军,进攻它正好落入其圈套。这正是王莽时期王邑不肯绕过昆阳坚城而强攻硬打,几乎导致全军覆没的严重教训。敌人主力集中在这里,其老巢必定空虚,我军舍此不攻而直捣襄平,出乎敌人的意料之外,打败公孙渊是必定无疑的。”于是,便命令魏军多插旗帜,伪装成要出击敌人阵地之南端的样子,将敌人的全部精锐吸引到这里。司马懿却率领大军偷偷越过辽隧向北,放弃眼前敌人不打而直趋襄平,一路打败敌将的拦截,顺利地完成了对襄平的包围。这时,众将又请求迅速攻城,但司马懿均未同意。随军司马陈珪提出疑问说:“以往您率军攻打上庸,只用了五天即破城杀了孟达。如今长途跋涉而来,却变得安稳缓慢起来,对此,我实在有些迷惑不解。”司马懿耐心解释说:“上庸之战,孟达当时兵少而粮食够吃一年,我军将士数相当孟达军的四倍,但粮食则不够一个月食用,以仅有一个月存粮的部队去与有一年存粮的敌人相较量,怎么可以不采取速战速决?用四倍于敌的兵力去打击敌人,即使损失一半兵力而战胜了敌人,还是应当干的。因为,这不是从计较人员伤亡,而是从计较粮食多少这一情况出发,所采取的作战行动。如今的形势是敌众我寡、敌饥我饱,加之大雨不停,攻城器械未备,似此而急忙进攻又有什么作为呢?我军从京师洛阳出发以来,我所担心的不是敌人向我军进攻,而是担心敌人不战而逃。

本文标签:必战,百战奇略
相关阅读

 本文标题: 必战(2)
 本文链接: http://www.shuzhai.org/gushi/baizhan/14078.html

热门点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