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战

作者 :刘基    时间 : 2013-12-11    整理 : 古诗文网
害战,百战奇略原文及翻译译文

【提示】
  本篇以《害战》为题,取义于“要害”,其要旨在阐述防御作战中如何利用险隘要害阻 击敌人进攻的问题。它认为,对于向我进攻、袭扰的敌人,可于险隘之处预设伏兵,或在要 害之处筑垒设障,如此敌人就不敢轻易来犯了。本篇引自《孙子兵法》的“能使敌人不得至 者,害之也”句,意思是,能够使敌人无法达到其预定目标的,是我采取有效办法妨害它的 缘故。实践经验表明,妨害敌人达到其预定目标的办法是多种多样的,而凭据天然险隘或人 工垒障以阻截敌人进犯,这在古代战争中,往往是为防御一方所常采用的妨害敌人的有效办 法之一。唐代将领张仁愿在对东突厥的防御作战中,积极构筑三受降城以防突厥进犯所取得 的明显成效,便是利用筑垒设障达成防御目的的成功事例。  唐中宗时期,据有漠南地区的东突厥,屡从河套地区南下袭扰,严重威胁唐朝北部边境 安全。神龙三年(公元707年),御史大夫张仁愿奉诏率军北进,乘东突厥全力西击突骑 施,其内部十分空虚之机,一举夺取了漠南地区。为了巩固既得胜利和消除突厥南下袭扰之 患,张仁愿力排尚书右仆射唐休璟的阻挠,奏请中宗批准,于丰州(治九原,今内蒙古五原 南)地区的黄河之北修筑了三座城垒,号称“三受降城”;又于牛头朝那山北设置烽火台一 千八百个,从而形成了一道东西八百余里的,依恃黄河、“首尾相应”(见《旧唐书·张仁 愿传》,下同)的,能够阻绝突厥“南寇之路”的防御屏障。这不但巩固了唐朝北部边防, 而且减少了数万边防镇兵和节约了大量军费开支。这说明了筑垒设障在防御作战中是有重要 作用的。

【原文】
  凡与敌各守疆界,若敌人寇抄我境,以扰边民,可于要害处设伏兵,或筑障塞以邀之, 敌必不敢轻来。法曰:“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①  唐时,朔方军总管沙吁忠义②为突厥③所败,诏张仁愿④摄御史大夫代之。既至,贼已 出,率兵蹑击,夜掩其营,破之。始,朔方军与突厥以河为界,北崖有拂云祠,突厥每犯 边,必先谒祠祷祀,然后引兵渡而南。时默啜⑤悉兵西击突骑施⑥,张仁愿请乘虚取漠南 ⑦,〔于〕河北筑三受降城⑧,绝虏南寇路。唐休璟⑨以为:“两汉以来,皆北守河,今筑 城虏腹中,终为〔贼虏〕所有。”仁愿固请,中宗许之。表留岁满〔兵〕以助其功。时咸阳 兵二百人逃归,仁愿擒之尽斩城下,军中股栗,役者尽力,六旬而三城就。以拂云为中城, 南直朔方;西城南直灵武,东城南直榆林,三垒相距各四百余里,其北皆大碛也,斥地三百 里远。又于牛头朝那山⑩北置烽堠千八百所。自是突厥不敢逾山牧马,朔方复无寇。岁省费 亿计,减镇兵数万。⑾

本文标签:害战,百战奇略
相关阅读

 本文标题: 害战
 本文链接: http://www.shuzhai.org/gushi/baizhan/13990.html

热门点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