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李代桃僵(第十一计)全文_原文翻译
三十六计·李代桃僵(第十一计)
原指桃、李共患难。比喻兄弟相爱相助。后用来指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原典】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①。
【注释】
①损阴以益阳:阴:此指某些细微的、局部的事物。阳,此指事物带整体意义的、全局性的事物。这是说在军事谋略上,如果暂时要以某种损失、失利为代价才能最终取胜,指挥者应当机立断,作出某些局部、或暂时的牺牲,去保全或者争取全局的、整体性的胜利。这是运用我国古代阴阳学说的阴阳相生相克、相互转化的道理而制定的军事谋略。
【按语】
我敌之情,各有长短。战争之事,难得全胜,而胜负之诀,即在长短之相较,乃有以短胜长之秘诀。如以下驷敌上驷,以上驷敌中驷,以中驷敌下驷之类:则诚兵家独具之诡谋,非常理之可测也。
【历史典故】
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奸臣屠岸贾鼓动晋景公灭掉对晋国有大功的赵氏家族。屠岸贾率三千人把赵府团团围住,把赵家全家老小,杀得一个不留。幸好赵朔之妻庄姬公主在事发之前已被秘密送进晋国王宫中。屠岸贾闻讯后,意欲赶尽杀绝,要晋景公杀掉公主。晋景公念在姑侄情分上,不肯杀庄姬公主。此时庄姬公主已身怀有孕,屠岸贾见晋景公不杀她,就设下斩草除根之计,准备杀掉婴儿。公主生下一男婴,屠岸贾亲自带人入宫搜查,但晋国忠臣韩厥让自己的一个心腹假扮医生,入宫给公主看病,用药箱偷偷把婴儿带出宫外躲过了搜查。屠岸贾估计婴儿已被偷送出官,立即悬赏缉拿。 李代桃僵赵家忠实门客公孙杵臼与程婴商量救孤之计:如能将一婴儿与赵氏孤儿对换,我带这一婴儿逃到首阳山,你便去告密,让屠贼搜到那个假赵氏遗孤,方才会停止搜捕,赵氏嫡脉才能保全。程婴的妻子此时正生一男婴,他决定用亲子替代赵氏孤儿。他以大义说服妻子忍着悲痛把儿子让公孙杵臼带走。程婴依计,向屠岸贾告密。屠岸贾迅速带兵追到首阳山,在公孙杵臼居住的茅屋,搜出—个用锦被包裹的男婴。于是屠贼摔死了婴儿。他认为已经斩草除很,放松了警戒。程婴已经听说自己的儿子被屠贼摔死,强忍悲痛,带着孤儿逃往外地,过了十五年后,孤儿长大成人,知道自己的身世后,在韩厥的帮助下,兵戈讨贼,杀了奸臣屠岸贾,报了大仇。
程婴见赵氏大仇已报,陈冤已雪,于是他不肯独享富贵,拔剑自刎,死后与公孙杵臼合葬一墓,后人称“二义冢”。他们的美名千古流传。
【计例】
齐威王喜好赌赛马,每次与大将军田忌比赛马,田忌都输给了威王,因此也输掉了许多赌金。田忌的客卿孙膑得知情况后,给田忌出了一计策:让田忌的下等马先与威王的上等马比赛,先输一局;再让田忌的中、上等马与威王的下、中等马分别比赛,田忌就会赢得后两局,因此,他就能赢取整场比赛。
齐威王又与田忌赌马赛,田忌采纳了孙膑的计策,果然,田忌最后赢得了这场赌马赛和丰厚赌金。威王得知是由于孙膑的妙计而使田忌获得了胜利,很赞赏他的才华,后来封孙膑为军师,扶佐田忌作战。
孙膑的赌马计谋,先是主动放弃第一局,再充分抓住威王后两局的劣势,发挥田忌所保存的后二局优势,而取得了最后胜利,孙膑以第一局较小的代价、而赢得全局胜利,充分诠释了“李代桃僵”的内涵。
【故事】
《三国演义》第六回,追赶董卓的曹操中了徐荣的埋伏,大败而逃。曹操被徐荣射了一箭,又被两个小兵刺下马来。正好曹洪赶到,杀了两个小兵,操视之,乃曹洪也。操曰:“吾死于此矣,贤弟可速去!”洪曰:“公急上马!洪愿步行。”操曰:“贼兵赶上,汝将奈何?”洪曰:“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公。”操曰:“吾若再生,汝之力也。”操上马,洪脱去衣甲,拖刀跟马而走。
这是曹洪的李代桃僵之计,值此大败逃命的当口,两个人一匹马,必须牺牲一个人才能保住另一个人的命。曹洪非常清楚,与曹操相比,自己的分量要小得多,如果一定只能一个人活下来,曹 李代桃僵操活着的价值显然要比自己高得多。因此,曹洪说出了:“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公。”这样的名言,并毫不犹豫的让出了自己的战马,自己冒死保为曹操逃命。
喜欢此文的还喜欢。。
- 【上一篇:三十六计·笑里藏刀(第十计)全文_原文翻译 】
- 【下一篇:三十六计·顺手牵羊(第十二计)全文_原文翻译 】